核心提示:2015年1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確定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決定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結構優化。...
2016年五大任務如何完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
◆李克強:城鎮化是中國最大內需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農民工回鄉創業遇尷尬:平臺對接仍欠缺
◆補齊農民工市民化教育的短板
◆加快健全完善基本草原保護制度
◆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場開發能力
◆鼓勵地方積極探索推動基層治理創新
◆德國扶持農業經營主體的措施及啟示
李克強部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
2015年1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確定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決定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結構優化。
會議指出,深化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激發“雙創”活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是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重要舉措。一要鼓勵各地因地、因業制宜探索多種融合方式。發展大田托管、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市場化服務。促進農業與旅游、健康養老等深度融合,培育農村電商、農產品定制等“互聯網+”新業態。二要壯大多元經營主體。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返鄉人員等領辦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支持龍頭企業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帶動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要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三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與國家扶持政策掛鉤的激勵機制。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要采取“保底+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四要強化政策支持。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農產品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高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等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優惠政策支持。
會議認為,加大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優化金融結構,積極發展直接融資,有利于拓寬投融資渠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杠桿率,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會議確定,一是完善股票、債券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二是豐富直接融資工具。三是加強資信評級機構和會計、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監管,研究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交叉持牌,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業務牌照。四是促進投融資均衡發展。
會議決定,通過疏導電價矛盾,促進減輕企業負擔、節能減排和工業結構調整。根據發電成本變化情況,從2016年1月1日起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每千瓦時降低約3分錢。(新華社/2015-12-24)
汪洋: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工作
2015年12月24日,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匯報會24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會上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中央深化農村改革總體部署,進一步拓展農村改革試驗廣度和深度,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充分發揮農村改革試驗區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促進各項農村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汪洋對近年來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成績予以充分肯定。他強調,“十三五”時期深化農村改革任務艱巨緊迫,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矛盾,明確試驗主題,尋求體制突破,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局改革探索路子。要優化改革資源配置,精準試驗,精細管理,確保改革試驗取得成效。要認真總結試驗區改革實踐,推廣好的做法,成熟的經驗要及時轉化為政策,推動面上的制度創新。
汪洋強調,試驗區的試點工作直接關系農村改革進程,使命重大。要認真落實部門和地方的改革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完善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和退出機制。要加大對改革試驗的指導和支持力度,鼓勵基層和農民群眾探索創新,營造改革良好氛圍,切實做到真改革、真試驗、出實效。(新華社/2015-12-25)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相繼召開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次會議。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開好這次會議,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
習近平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果豐碩,為我們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李克強指出,“十二五”以來,“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十三五”時期,要落實發展新理念,破解發展新難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注意分析糧食豐收后出現的新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繼續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億萬農民創業創新活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糧食連續增產,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重大貢獻。“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
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當前,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要保稻谷、小麥等口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
會議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不懈厚植重農氛圍,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要加大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發揮財政投入對結構性改革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要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好農村資源資產資金,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要深入調查研究,尊重農民基層實踐,不斷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楊晶主持了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新華社記者王宇、林暉/2015-12-25)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述評:在高起點上謀劃新局
韓素蘭是安徽省宿州市意利達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她覺得2015年收獲很大:“合作社服務、管理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農業技術、裝備水平邁了一個臺階,最高興的是收入噌噌往上漲。”對來年,韓素蘭充滿期待,希望更多惠農政策深入田間,幫她解決貸款難題,讓她在現代農業的舞臺上更好地施展拳腳。
2015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取得重大進展,千千萬萬像韓素蘭一樣的農民嘗到了農業發展、農村改革的豐碩果實。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如何繼往開來,開拓更好的新局面?有哪些利好政策會影響現代農業的進程?又有哪些新的改變會加速農村改革的腳步?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明了方向。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正站在前所未有的起點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農產品價格下行和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雙碰頭”,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農業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壓力加大。這表明,鞏固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并不容易。
在此背景下,要明確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主線的工作思路。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認為,提質增效轉方式,就是要落實新的發展理念,加快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向現代化進軍,實現農業發展動力轉化、結構優化、方式變化,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穩糧增收可持續,就是要努力實現糧食生產不滑坡,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糧食總量基本穩定,市場和價格不發生大的波動;農民收入不徘徊,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保持“兩個高于”,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勢頭;資源環境有改善,把農業資源過高的利用強度緩下來、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降下來、質量安全風險較大的隱患控制下來,為農業長遠發展創造條件、留下空間。
要做到這兩點,關鍵點和難點是兼顧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對此,韓長賦表示,明年要著力在3個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在調整優化結構上下功夫。與其他產業一樣,農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也需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結構調整放在重要位置,適應市場需求調優、調高、調精,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具體來說,明年我國的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都會實施相應的結構調整。比如,在穩定水稻、小麥生產的同時,力爭明年“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探索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區、南方重金屬污染區開展耕地休耕制度試點,在玉米非優勢產區進行輪作試點,實現種地養地相結合。調整生豬生產布局,合理劃定適宜養殖區域和禁止養殖區域,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
要在促進節本增效上下功夫。當前,農產品價格普遍下行,節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從技術、裝備、設施、服務、加工和流通等多方面著手,從節水、節肥、節藥、節電、節油等多環節入手,同時,要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對于提高農民收入,往年農民增收主要靠價格帶動、補貼增長和工資提高,當前這幾方面形勢都不容樂觀,怎么辦?明年,我國將在著力采取措施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穩定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同時,推動農村土地征收、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集體產權股份化等改革試點,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對于迫切需要脫貧的低收入農民,將重點放在推進特色產業精準脫貧上,明年將抓緊研究制定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規劃,謀劃具體支持政策,探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帶動模式,推動扶貧政策落實到戶到人、扶貧資金量化到戶到人。
目前,我國的農村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任務艱巨,尤其是承包地、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事項,涉及多方利益關系調整,容易引發矛盾和沖突。韓長賦表示,明年要在推進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向改革要紅利,向創新要動力。
明年,我國將再選擇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利用確權登記時機,積極引導農民自愿將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通過互換或流轉等方式,集中歸并,解決地塊細碎化問題。對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照中央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要求,重點抓好經營性資產量化、資源性資產確權、公共服務性資產管護等工作。(張雪 《經濟日報》2015-12-27)
十條干貨速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對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作出部署。中國農業新聞網在第一時間為您梳理出會議的十條干貨。
1、新理念: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
2、解難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
3、強基礎: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夯實現代農業基礎。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
4、調結構: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5、大農業: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6、保底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要保稻谷、小麥等口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7、享成果: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
8、增投入: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不懈厚植重農氛圍,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
9、抓扶貧: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10、強黨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