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靈芝大菌蚊

   日期:2015-09-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9    
 大菌蚊學名Neoempheriasinica,又名中華新蕈蚊,屬雙翅目,菌蚊科。該蟲主要分布在江蘇、湖北、上海、北京等地,多發(fā)生在人防地道礦山坑道比較陰濕的地方。該蟲在春、秋兩季以幼蟲危害靈芝、平菇、香菇、毛木耳、猴頭菌、金針菇等食用菌。

  為害特點以幼蟲取食靈芝菌絲和子實體,在被害處留下蛀孔,并且還排泄黏液及蟲糞污染菌體,導致靈芝的品質下降。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5-6.5毫米;黃褐色,頭部黃色,觸角中間到頭后部有一條深褐色縱帶穿過單眼中間;單眼2個,復眼大,緊靠復眼后緣各有1前寬后窄的褐斑;觸角長,鞭節(jié)14節(jié);下鄂須褐色,3節(jié);胸部發(fā)達,背板多毛并有4條深褐色縱帶,中間兩條長,呈“V”字形;前翅長5毫米、寬1.4毫米,其上有褐斑;足細長,脛節(jié)末端有一對距;腹部9節(jié),1-5節(jié)背板后端均有深褐色橫帶,中部連有深褐色縱帶。

  卵橢圓形,褐色,頂端尖,背面凹凸不平,腹面光滑。

  幼蟲蛆狀。初孵時體長1-1.3毫米,老熟時10-16毫米,黃白色,頭殼黃色,胸和腹部淡黃色,共12節(jié),氣門線深色波狀。

  蛹體長5.1毫米,初蛹乳白色,后漸變淡褐色至深褐色。

  發(fā)生規(guī)律無錫地區(qū)一年發(fā)生12代,以卵進行越冬。翌年4月隨溫度上升卵孵化,開始活動,發(fā)生高峰期隨各地的溫度不同有差異,無錫4-6月份為發(fā)生高峰期,北京地區(qū)6-7月份為發(fā)生盛期。該蟲生長適溫為22-31℃,完成一代需要12-21天,成蟲壽命為3-6天。雌雄成蟲交尾時間長短不一。卵期2-4天,幼蟲期5-7天。幼蟲有群居性。成蟲多在夜晚產卵,將卵散產于芝蓋及芝柄上。成蟲有趨光性。10月中旬以后卵進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清除蟲源。將采收后留下的芝根等廢棄物清理。

  (2)在栽培室安裝紗窗,防止室外菌蚊飛進菇房產卵。控制燈源,門、窗附近不要裝燈,室內開燈時間盡量減少,以免招引室外菇蚊。

  (3)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可用3瓦黑光燈或節(jié)能燈,在燈下放水盆,內加0.1%DDVP進行燈光誘殺(注意關好門、窗);用黏蟲板粘殺,將40%聚丙烯黏膠涂于木板上,掛在強燈光的附近,有較好效果,粘殺有效期達2個月左右。

  (4)化學防治可在菇房噴灑1:500-1:1000倍的90%敵百蟲結晶。在成蟲發(fā)生期,噴灑1:500-1:600倍的80%敵敵畏乳油,或菊酯類殺蟲劑。

  常用藥劑敵百蟲結晶、敵敵畏乳油、氯氰菊酯。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