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對土壤的耕作質量、水肥條件和光照條件的要求較高,反應十分敏感。皮、葉是主要的產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必須像經營高產農作物那樣去精心經營杜仲,加強水肥管理,不斷改善光照條件。還可結合杜仲的生物學特性,應用先進的現代管理技術,提高杜仲的產量和質量。
一、幼林撫育
1.中耕除草。杜仲定植3—4年后,每年都應進行中耕除草2次。根據杜仲的生長發育規律,4月左右為樹高生長高峰期;5—7月為直徑生長速生期。因此,第一次中耕除草時間應在4月上旬進行;第二次應在5月或6月上旬進行。有條件的地區,分別在定植后第二年、第四年冬季對林地進行全面深翻一次,可同時采用埋青技術。肥沃土地上,密度較稀的林地,也可開挖樹塘,即在樹中心,按樹冠的投影直徑筑樹塘,深挖時,切忌毀壞主根、側根及須根。這對土壤黏重、板結的林地上杜仲幼樹生長發育,效果特別明顯。
2.科學追肥。追肥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用餅肥作追肥,效果顯著。在酸性土上施石灰和草木灰反應明顯。化肥中的氮肥,每畝施尿素15—25千克,肥效反應較快。在山區、林區,建議使用有機肥,每畝用量可根據立地狀況而定。一般把中耕除草、施用追肥和壓青結合進行。
3.林糧間作。在沒有郁閉的林地上實施林糧間作是以耕代撫,促進幼樹生長發育的有效措施,同時增加了林地的經濟收入。間作作物以豆科作物為主,亦可種植綠肥,(www.nczfj.com)避免種植高稈和藤蔓作物。林糧間作是以培育杜仲為目的,不能放棄杜仲而開展以農作物為主的經營。
二、成林撫育
1.深耕除草。應繼續2—3年對林地深翻墾復一次,每年春夏,結合松土除草,進行追肥。
2.撫育間伐。對喬林、頭林適時進行撫育間伐。撫育間伐是利用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自然稀疏規律而進行的。喬林作業第一次間伐林齡為10年左右,間伐對象主要是生長發育不好的雄株,間伐強度以保證雌株比例占85%,同時伐除病蟲害木、枯立木和嚴重生長不良的被壓木。第二次間伐時間在15—20年期進行,間伐對象主要是雌株中結實稀少和干形發育不良的彎曲木、枯立木和病蟲害木,以便主伐時獲得質量優良的藥用皮、葉和木材。主伐時,立木密度每畝為80—100株。頭林作業,一般8年生左右進行一次間伐,主要目的是改善林木的光照條件,以及伐除過多的雄株,保持立木密度每畝40—55株。其中,病蟲害木、枯立木及生長發育不好的林木也必須清除。間伐時間宜在春、夏季節進行,清除伐樁,減少伐樁萌發新株。
3.采伐更新。根據經營目的和生長發育規律,喬林作業的工藝成熟齡為25年,此時進行主伐,可獲得最大的藥用樹皮及葉的產量。從林分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出發,亦可推遲到40—50年進行。頭木林作業原則上是25年開始主伐,矮林作業每隔3年截干一次。喬林、頭林作業應充分利用杜仲萌芽力強的生物學特性,采用根樁萌芽更新,伐根應保留20—30厘米高,嚴禁刨根、燒煉林地。主伐在冬季進行,第二年春即可萌發新株。1—2代以后,改用有性繁殖,要徹底清除根樁,用實生苗造林。矮林作業截干7—8次以后,即應重新整地,采用實生苗造林進行更新。這時宜在夏季采伐,秋、冬季整地,翌年春植苗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