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是工業、醫藥、食品保健等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珍貴資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歷來常用的杜仲剝皮技術,是將杜仲樹皮按需要全部剝下,杜仲林隨后死去;另一種方法是應用“環剝法”剝取杜仲2/3的樹皮,但增產效果不明顯,人們很少應用。究其主要原因,是“環剝法”在理論與實踐管理中還不完善,人們在剝皮保樹再生操作過程中,不知道要保護好剝皮樹的形成層細胞組織’:因而破壞了樹的形成層細胞組織所致。傳統韻杜仲剝皮方法嚴重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阻礙了經濟發展。“杜仲全剝皮再生方法"是一項真正保護性開采林木、促進生物資源開發增值的科學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我國實施杜仲全剝皮再生,每年的3~8月為剝皮再生的最佳時間。
2:全剝皮的最佳特征是,觀察杜仲第一個生長區(杜仲樹有1~2個生長區),葉片生長成熟達到80%左右,即可整體剝掉杜仲的樹皮,這既是剝皮的最佳特征,又是剝皮再生的最佳時間。、
3.要達到杜仲全剝皮再生目的,讓形成層細胞多分生新細胞,外界條件是關鍵。①溫度:溫度是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全錄H適合溫度是16~30℃。溫度過低形成層細胞處于休眠狀態,生命活力不旺盛,不容易剝掉樹皮;1溫度過高會使水分蒸發太快,易干枯、燒傷而導致細胞死亡,因此剝皮在春末夏初為最佳季節。②水分:全剝要求在空氣濕度70%以上、土壤水分充足的條件下進行。③對土壤要求pH在4.5~8.5之間。
1.選好蓮田。整好地
栽培高產籽蓮要求選擇水源好、陽光足、土質肥、土層厚的壤土田。為了實現優質安全生產,還要求蓮田遠離工礦污染區,并選擇潔凈水源。蓮田要深耕多耙,尤其是籽蓮臨栽前要再耕耙一次。
2.選用良種,適期播種
經過我們近年的比較試驗,太空蓮36號表現優質高產。該品種每667米2產蓮蓬6500個左右,每蓬平均有蓮子19.5粒,平均單粒重1.05克,每667米2產干蓮籽一般在100千克以上,最高達135千克。全生育期165天。適宜移栽期為氣溫穩定通過12度以后,長江中下游地區為3月底至4月初。每667米2栽160~200株(300~400個藕頭),株行距1.5米X1.5~2米,藕頭向田內,L:2-角形定植為好。
3.足量施肥,科學管水
首先是基肥要施足,耕耙前每667米2施人優質豬牛欄糞2500千克、磷肥75千克,或餅肥100千克、磷肥75千克以上。其次是追肥足,667米2施尿素35千克,氯化鉀15千克,餅肥50千克以上。施肥要準,尤其是追肥,在“早施立葉肥,穩施始花肥,重施花蓬肥,補施后勁肥,,的原則下,看苗、看地、看生育期、看天追肥。立葉肥用尿素3千克、氯化鉀1千克拌和施于立葉一側深10厘米處,隔1葉施1穴;始花肥用尿素5千克、餅肥50千克撒施;花蓬肥于“芒種”、“夏至”、“小暑”三個節氣前后,分別施用尿素7.5千克、氯化鉀5千克//致富經www.nczfj.com //;后勁肥于大暑前后看苗補施尿素5千克、氯化鉀3千克左右。蓮田灌水遵循“淺一深一淺”、“淺不露泥,深不過尺”的原則,前期淺水,以利提高土溫,促早生陜發;中期深水,以達降溫保濕,促花多、蓬大、蓮子飽滿;后期淺水,以利成藕。
4.去藕摘葉,及時轉頭
當蓮鞭長出5~6片葉時,種藕逐漸變黑腐爛,產生有毒物質,新鞭一般不易向種藕處伸長,此時去除老藕可增加蓮田有效面積。藕田封行時,摘除浮葉和枯黃的無花立葉;生長盛期,摘除無花立葉;采摘蓮蓬時,隨手摘除同一節上的荷葉(分布稀疏的荷葉不摘),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立葉走向田埂1米左右時,應及時于晴天午后轉藕頭,使其指向田內。
5.綜合防治
草、蟲、病害當蓮田抽生立葉時即開始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5天進行1次,至封行前結束。蓮田養魚有利于防治雜草。蟲害主要是斜紋夜蛾和蚜蟲。防治斜紋夜蛾,若是大面積成片栽蓮,可采用大型黑光燈誘殺,每667米2成本僅幾角錢;若是小面積栽培,可人工采摘三齡前幼蟲群集的荷葉,踩入泥中殺滅;藥物防治可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殺。蚜蟲用40%樂果或大功臣1500倍液噴殺。病害主要是腐敗病,老蓮區為避免為害,可采用不帶病和抗病品種,及時拔除病株,增施石灰和磷鉀肥,水旱輪作等,以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