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北沙參,別名:萊陽沙參、遼沙參。
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Miq.)的根,經加工干燥后供藥用。具有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等功效。用于肺燥干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癥。
主要生長栽培區域:
主產于山東萊陽、濰坊地區,河北、遼寧等地也有生產。渤海沿岸海灘有部分野生。栽培北沙參有一年參、二年參之分。一年參多數種植于肥沃的砂質壤土地,“立春”以后播種,第二年“自露”至“秋分”期間收獲,也稱“秋參”;二年參多種植于較瘠薄的細砂地,“立冬”后播種,第三年入伏前后收獲,也稱“春參”。一年參、二年參在療效上差別不大,唯二年參根條堅實,加工時斷碎少。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株高10~50cm,全株密被灰褐色絨毛。主根細長,圓柱形,長10~70cm,根皮淺黃色,橫環皺紋。莖直立不分枝。基生葉,肉質而有光澤。葉柄圓柱狀,表面有縱條紫紅色帶。葉片卵形,三出羽狀分裂或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葉片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復傘形花序頂生。花萼具5裂片,綠色。花瓣5枚,白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二室,每室倒生胚珠1枚。雙懸果圓球形或橢圓形,表面具白色或紫紅色粗毛,果棱翅狀,成熟時呈黃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物學特性】
對氣候適應性較強,喜向陽、溫暖濕潤環境,抗嚴寒、耐干旱、耐鹽堿。怕澇,適宜種植在排水良好的砂土及砂質壤土。黏土、澇洼積水地不宜種植。不可重茬,忌花生茬地和豆地。
種子屬于胚后熟低溫休眠類型,種子收獲時胚長約為胚乳長度的七分之一,胚后熟需要低溫濕潤條件,土溫5。C以下,低溫4個月左右。隔年種子不能用。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或細砂地,四周無高稈作物和大樹的空曠土地。播種前一個月,土壤深翻45~60cm。翻地時揀凈草根、石塊,耙細整平,以免參根受阻分權。丘陵地、排水良好的地塊或砂地可以做平畦,平原地做高畦。
山東產區常做成弓形高畦,高畦一般寬2~6m,長短不定。地四周挖排水溝以利排水,上寬下窄,深45cm。平畦一般寬1~1.3m。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圈肥或人糞、坑洞土、草木灰等混合土雜肥5000kg,有條件者可再加施餅肥和磷鉀肥50kg。先將肥料搗細過篩,然后隨翻地隨將肥料與土壤混勻。
2.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選用當年種子。可冬秋播或春播。常冬播,山東等北方地區一般從“立冬”開始到“小雪”為止。冬播一般出苗全,苗生長茁壯。如用干種子,播種前半個月將種子用清水浸泡1~2小時,撈出堆放,每天翻動一次,如水分不足,需適當噴水,直到種子里的種仁潤透至種仁發軟為止。春播在土地解凍后,即可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