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又稱敗毒草、蜈蚣草、水枝柳、對葉蓮, 屬于千屈菜科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1]。株高40~120cm,莖四棱形,直立多分枝,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花玫瑰紅或藍紫色,花期6~10月,長穗狀花序頂生,小花多而密,開花時色彩十分鮮艷奪目,渲染效果極強,蒴果,包藏于萼茼內,常用作園林水景的淺水區或濕地置景。
1生長習性
千屈菜原產歐洲和亞洲暖溫帶,因此喜溫暖及光照充足,通風好的環境,喜水濕,我國南北各地均有野生[2]。多生長在沼澤地、水旁濕地和河邊、溝邊。現各地廣泛栽培。比較耐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淺水中栽培長勢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質肥沃的塘泥基質中花艷,長勢強壯。全株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破瘀通經之功能。
2繁殖方法
2.1播種繁殖千屈菜可用種子盆播或露地直接播種,千屈菜的種子特別小,對發芽時的濕度、溫度要求較嚴。9月中旬種子成熟時采集種子,晾干保存。種子盆播,于次年3~4月進行,將盆裝滿培養土浸水后撒播,播后在上面覆蓋1層細土,覆土的厚度為種子的2倍,盆口蓋上玻璃。在20 ℃的溫度條件下,約20d發芽。露地播種于4~5月進行,一般條播和穴播為宜,條播時按行距為50cm直接撒播后覆1層薄土,播后用稻桿或草簾覆蓋,以利于種子保濕發芽。20d可發芽,待苗長成后可定植于種植地。穴播時按株行距定為35×50cm,播種后覆1層薄土,在15~20 ℃下,經20d左右即可發芽。播種繁殖特點是繁殖量大,當年開花較晚,成型較慢。
2.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早春或深秋進行。春天在4月初,秋天在10月末,選地上莖多的植株,將母株整叢挖起,抖掉部分泥土,辨明根的分枝點和休眠點,用快刀切取數芽為一叢另行種植,一般每叢留芽4~6個,然后進行種植。在生長時期要及時清除雜草,并追施2~3次肥料。分株繁殖的特點是繁殖量小,生長速度快,當年開花早,成型快。
2.3扦插繁殖千屈菜的扦插繁殖應在生長旺期6~8月進行,首先做好準備工作,進行整地、做床,鋪沙子5cm厚,為了保證成活率,用0.05%的高錳酸鉀消毒殺菌,鋅硫磷殺蟲劑進行殺蟲,扣塑料膜,1月后剪取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斷成5~7cm,必須帶有2個芽眼以上的插穗進行扦插。扦插的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3,插后要澆水,遮光,床內的空氣濕度保持在80%~90%,空氣溫度20~25 ℃,基質溫度為25~28 ℃,基質濕度40%~50%,觀察記錄表明,10d左右生根。扦插繁殖的特點是當年開花較晚,移栽成活率較低,成型較慢。
3栽培管理
千屈菜生命力極強,管理也十分粗放,但要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盆栽可選用直徑50cm左右的無底洞花盆,裝入盆深2/3的肥沃土壤,1盆栽5株即可。如要做成微型盆栽,盆徑可選20cm左右,生長期不斷打頂促使其矮化分蘗。生長期盆內保持水分。露地栽培按園林景觀設計要求,選擇淺水區和濕地種植,株行距30×30cm。生長期要及時拔除雜草,保持清潔。為增強通風剪除部分過密過弱枝,及時剪除開敗的花穗,促進新花穗萌發。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境下,千屈菜很少發生病蟲害,種子成熟前用50%敵敵畏rǔ油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rǔ油1 500倍液噴霧殺蟲,以防害蟲吞食種子,露地栽培不用保護可自然越冬。盆栽須移入低溫冷棚越冬,整個冬季必須保持盆土濕潤,溫度控制在0~5 ℃為宜,以免冬季提前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