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SLuge)別名水蜒蚰、鼻涕蟲等。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為害食用菌的種類有野蛞蝓(Agrioli-naxagrestisLinnaeus)、雙線嗜黏蛞蝓(PhiolomycusbilimeatusBenson)、黃蛞蝓(LimaxflavusLinnaeus)。
1.形態和習性
(1)野蛞蝓體柔軟無外殼,暗灰色、黃白色或灰黃紅色,少數有明顯的暗帶或斑點。觸角2對,黑色。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卷起,內有一退化的貝殼盾板,分泌黏液無色。伸展時體長30-40毫米,寬4-6毫米。
(2)雙線嗜黏液蛞蝓外套膜覆蓋全背部,僅露出足的尖端。體灰色或淡黃褐色,背中及兩側各有一條黑色斑點組成的縱帶。體前端較寬、后端狹長。尾部有脊狀突起。觸角藍褐色。?足肉白色。黏液乳白色。呼吸孔圓形,位于觸角3毫米處。伸展時體長達120毫米,寬12毫米。
(3)黃蛞蝓體裸露,柔軟,無外殼。深橙色或黃褐色,有零星的淺黃色或白色斑點。?足為淡黃色。分泌淡黃色黏液。觸角淡藍色。體背前1/3處有一橢圓形外套膜。伸展時可達120毫米,寬12毫米。
無論哪一種蛞蝓其共同的生活習性是,白天躲藏在陰暗潮濕的草叢、枝葉、石塊等下面,夜晚外出活動和為害。食性雜。一年繁殖1代。最適活動溫度為15-25℃。
2.為害情況取食菌蕾和子實體幼嫩部分,使之成缺刻或鋸齒狀,失去商品價值。經蛞蝓爬行過的子實體,常留下一條白色黏質帶痕,影響產品質量。
3.防治方法
(1)清除栽培場及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石塊等,使蛞蝓無藏身之地。地面撒石灰粉或噴灑0.3%-0.5%的五氯酚鈉。
(2)利用蛞蝓晝伏夜出、晴伏雨出的習性,進行人工捕殺。
(3)蛞蝓常出入處噴灑5%煤酚皂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砷酸鈣與餅粉(1:10)制成毒餌,傍晚撒在場地附近。
1.形態和習性
(1)野蛞蝓體柔軟無外殼,暗灰色、黃白色或灰黃紅色,少數有明顯的暗帶或斑點。觸角2對,黑色。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卷起,內有一退化的貝殼盾板,分泌黏液無色。伸展時體長30-40毫米,寬4-6毫米。
(2)雙線嗜黏液蛞蝓外套膜覆蓋全背部,僅露出足的尖端。體灰色或淡黃褐色,背中及兩側各有一條黑色斑點組成的縱帶。體前端較寬、后端狹長。尾部有脊狀突起。觸角藍褐色。?足肉白色。黏液乳白色。呼吸孔圓形,位于觸角3毫米處。伸展時體長達120毫米,寬12毫米。
(3)黃蛞蝓體裸露,柔軟,無外殼。深橙色或黃褐色,有零星的淺黃色或白色斑點。?足為淡黃色。分泌淡黃色黏液。觸角淡藍色。體背前1/3處有一橢圓形外套膜。伸展時可達120毫米,寬12毫米。
無論哪一種蛞蝓其共同的生活習性是,白天躲藏在陰暗潮濕的草叢、枝葉、石塊等下面,夜晚外出活動和為害。食性雜。一年繁殖1代。最適活動溫度為15-25℃。
2.為害情況取食菌蕾和子實體幼嫩部分,使之成缺刻或鋸齒狀,失去商品價值。經蛞蝓爬行過的子實體,常留下一條白色黏質帶痕,影響產品質量。
3.防治方法
(1)清除栽培場及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石塊等,使蛞蝓無藏身之地。地面撒石灰粉或噴灑0.3%-0.5%的五氯酚鈉。
(2)利用蛞蝓晝伏夜出、晴伏雨出的習性,進行人工捕殺。
(3)蛞蝓常出入處噴灑5%煤酚皂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砷酸鈣與餅粉(1:10)制成毒餌,傍晚撒在場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