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麝香
麝香取自雄性麝科動物的生殖腺分泌物。麝又可以分為原麝、林麝、馬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五種,它們都可以分泌麝香。麝又名香獐,是鹿類中體型最小的成員之一,在亞洲東北部和中部,中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印度等國家都有分布。
它們喜歡棲居于海拔2600--3600米高的森林和灌木叢中,體長65--95厘米,肩高約50厘米。雄鹿無角,上犬齒可長達7厘米,露出唇外。麝營獨居生活,清晨和傍晚活動,主要吃樹木的嫩芽、雜草、苔蘚和地衣。它們行動敏捷,善跳躍,聽覺和視覺敏銳。雄麝2歲開始分泌麝香,10歲左右為最佳分泌期,每只麝可分泌麝香50克左右。成年公麝喜歡在樹干、巖石等物體上摩擦尾部留下分泌物,借以作為路線標記和彼此聯系的信息。
位于麝臍部的香囊呈圓錐形或梨形,陰囊的分泌物儲積于此。麝的分泌物為紅褐色的顆粒或膠狀物,脫離麝體后逐漸干燥成棕黃色或黑褐色,俗稱毛香。囊內還有顆粒狀和粉狀的麝香仁,呈紫黑色,微有麻紋,油潤光亮,偶爾雜有細毛,俗稱當門子。直接從麝身上取出的麝香,具有強烈的惡臭,必須用酒精高度稀釋并密封儲存數月,才會散發出獨特的香氣。麝香具有特殊動物香氣,而且還是極為名貴的中藥材。過去人們獲取麝香的辦法就是殺麝取香,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可以人工養殖活麝刮香,這對保護自然資源有很重要的意義。
麝香加熱到約45℃時開始熔化。麝香中大部分是動物樹脂和動物色素,其主要芳香成分是僅占2%左右的麝香酮。1906年,麝香酮首次由Walbaum成功分離出來。1926年,瑞士科學家Ruzicka確定了它的結構為3—甲基環十五烷酮,之后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了其中芳香成分還有5—環十五烯酮、3—甲基環十五烯酮、3—甲基環十三酮、環十四酮、5—環十四烯酮、麝香吡喃、麝香比啶等十幾種大環化合物。此外麝香中還含有十幾種甾類化合物,有微弱的雄性激素作用。
二、靈貓香
靈貓的品種較多,但可供取香主要是大靈貓,小靈貓和非洲靈,雌雄靈貓腹部后方都有一對香分泌靈貓香。大靈貓和小靈貓產亞洲東南部,分布于中國南部、印、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非靈貓主要產于埃塞俄比亞、幾內和塞內加爾等國。它們全是些小和中型食肉動物,體長40--80厘米等,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或草叢中,以小型動物、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果實和根。它們身上大多有起偽裝作用的斑點或條紋,視覺、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屬夜行性動物。靈貓幼年時就分泌靈貓香,可持續分泌十幾年之久。
雌雄靈貓腹部的后面,都有一對深深的香囊,容納柔軟多脂的分泌物。新鮮的靈貓香是淡黃色流動物質,像凡士林一樣,久置則凝成褐色膏狀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惡臭。它也需要像麝香一樣加酒精稀釋并放置幾個月。靈貓香具有比麝香更為優雅的香味。傳統取香的方法也是捕殺靈貓割取香囊,現在主要采取人工飼養定期刮香的方法,每次刮香數克,一年可刮40余次。靈貓香也是重要的中藥材,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靈貓香也含有大量的動物性樹脂和動物性色素,它的主要芳香成分是靈貓酮,含量約為3%。1915年,Sack首次成功分離靈貓酮。1926年,Ruzicka.確定其化學結構為9—環十七烯酮。之后科學家們還從靈貓香中分離出二氫靈酮、6—環十七烯酮、環十六酮等多種大環酮化合物,它們也是構成靈貓香芳香成分的一部分。
三、海貍香
海貍這個名稱是不確切的,因為這種動物并不生活在大海(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中而是生活在河邊,因此其學名已經改為河貍,但在香料界還是使用海貍香的名稱。世界上的河貍有美洲河貍和歐亞河貍兩種。河貍原產于俄國西伯利亞和加拿大等地,我國新疆和蒙古邊境也有分布。河貍是嚙齒動物中最大的一種,體型肥碩,頭短而鈍、眼小、耳小及頸短;門齒鋒利,咬肌尤為發達,一棵直徑40厘米的樹只需兩個小時就能被河貍咬斷。河貍體重17--30千克、體長60--100厘米;前肢短寬,無前蹼,后肢粗大,趾間具全蹼,并有搔癢趾;尾大而寬,上下扁平覆蓋角質鱗片;肛腺前有一對香腺分泌海貍香。河貍以家族為單位結群生活,常用石頭、泥土
和樹枝在水邊建造結構復雜的堤壩和巢穴,入口隱藏在水面以下,享有動物中的“建筑師”美稱。河貍主要吃樹皮、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秋季有儲藏食物的習性。除了出產香料外,河貍的毛皮也十分珍貴。
雌雄河貍腹部后邊都有兩個梨形的香囊,囊內的粘稠液即海貍香。新鮮的海貍香為乳白色粘稠物,經干燥后成為褐色樹脂狀,也有惡臭,也需要加酒精稀釋并放置幾個月。可能由于生活環境和食物的不同,俄國產的海貍香具有皮革香氣,加拿大產的海貍香為松節油香氣。
如同麝香和靈貓香一樣,海貍香也含有大量動物性樹脂。海貍香的主要芳香成分為含量4%--5%的海貍香素,此外還含有水揚苷、苯甲酸、苯甲醇、對乙基苯酚等。1977年,瑞士科學家又從中分離出了海貍香胺,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喹啉衍生物等含氮芳香成分。
四、麝鼠香
麝鼠是水性很好的嚙齒類動物,原產北美洲,體型肥胖,體長約20--30厘米,重1--1.5千克,生活在淡水或咸水沼澤、河湖中。它們后足有半蹼,尾巴扁平,游泳時起舵的作用。麝鼠聽覺、嗅覺靈敏,但視覺很差。與河貍相似,麝鼠也在河邊掘洞居住,洞高出水面以上,入口在水下,有時也在沼澤地上用各種植物堆成小丘做窩。麝鼠的食性很雜,平時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食物缺乏時也吃一些魚蝦、貝類等動物性食物。麝鼠繁殖能力很強,每年都能生育數窩幼崽,每年4—9月是麝鼠的泌香期。它們也是優良的皮毛獸。
雄性麝鼠在腹部后面有一對香囊,通過人工飼養活體刮香每年每只麝鼠可以刮香5克左右。新鮮的麝鼠香是淡黃色有令人不愉快臭味的粘稠物,久置顏色變深。
麝鼠香也要用酒精稀釋和放置熟化。麝鼠香的香氣非常接近麝香,因此又被稱為“麝鼠麝香”或“美國麝香”。麝鼠香價格相對便宜,經常作為麝香的替代品使用。
人們通過對麝鼠香進行分析發現,它的芳香成分和麝香的成分十分接近,主要以麝香酮、環十五酮、9—烯環十七酮、環十七酮等大環化合物為主,所以它的香氣接近麝香。人們從麝鼠香中也分析出如膽甾—5—烯—3—醇等多種甾類化合物。此外麝鼠香中還含有十一烯醛、辛酸、壬酸等數十種化合物。
五、龍涎香
龍涎香來自海洋動物抹香鯨。抹香鯨是最大的齒鯨,特征是具有巨大的方形頭部,身長可達20米,能深潛到1000米的水下。它喜食烏賊,通常成群結隊地在360米以下的深海捕獵。抹香鯨分布于全世界的各大海洋中,大多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溫暖海區,但在北極圈內也有發現。以前認為只有雄性抹香鯨會產生龍涎香,現在的研究表明雌性抹香鯨也能產生。關于它的成因尚無定論,有人認為它是抹香鯨的膽結石,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自然分泌物。一種為人們普遍認同的說法是,抹香鯨體內未能完全消化的食物(如烏賊的喙)損傷了鯨的消化道后,鯨體內分泌物所形成的病理性結石即為龍涎香。這些分泌物的結石,被抹香鯨吐出后在海上漂流,有時沖上海岸,因此大多數龍涎香都是人們在海岸上撿到的。龍涎香在中國南部、印度、南美和非洲等地發現較多。
龍涎香為灰色或褐色的蠟樣塊狀物質,小則幾千克,大至幾十千克;加熱到60℃左右開始軟化,在70--75℃時熔化成液體。剛剛從抹香鯨體內吐出的龍涎香幾乎沒有什么香氣,而且還有很強的腥臭味,經過海上長期漂流的過程自然氧化,香氣會逐漸加強,腥氣逐漸散去。但這時的香氣還不是十分完美,需要將
這種龍涎香塊加酒精稀釋后密閉儲存1—3年,它的香氣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龍涎香具有溫和的乳香(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香氣,且香氣持久,在上述五種動物香料中最為高貴,其他植物香料也很少能與之相比。因此龍涎香只有在極高檔的香精香水中使用。龍涎香也是名貴藥材,還有防腐的作用。
在龍涎香中除含有大量的有機氧化物、酮、羥醛和膽固醇外,還含有少量苯甲酸、琥珀(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酸、磷酸鈣等化合物。龍涎香中的主要芳香成分是龍涎香醇,是結構復雜的多環化合物,它在熟化的過程中氧化分解成多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共同組成了龍涎香特有的香氣。
總的來說,動物性天然香料共有十幾種以上 ,但已經商業化并廣泛應用的香料主要是以上五種。上述動物香料不僅本身具有高貴的芳香,而且由于其熔點較高,揮發度低,還可以作為優良的定香劑,它們與其他易揮發香料混合調配香水香精時,可以減慢這些組分揮發速度,并對其原有香氣進行修飾。加入它們能使香精香水留香持久,香氣變得更加優雅圓潤。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嘗試人工合成這些香料,1934年,Treff和Werher首次成功合成了麝香酮;1942年,Hunsdicker9合成了靈貓酮。不久后Stoll于1948年對合成方法進行了改進,并應用于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目前這些動物性香料中的主要芳香成分大多可以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這樣做不但大大降低了香料的成本,而且保護了野生動物資源。但是,人工合成的香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天然香料,其品質和價值卻是無法和純天然香料相比的,這是由于在天然香料中不僅含有上述已知的芳香物質,還含有很多種難以分析出的極微量化學成分,它們共同作用生成了天然動物香料獨特的芳香,這是人工香料難以達到的。所以說,天然動物香料就如同天然寶石一樣,是大自然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