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 又名紫丹參、赤參、血參、紅根,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該品主產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蘇等省,遼寧、河南、山東、浙江和福建等地也有產。野生于向陽山坡草叢、溝邊、路旁或林緣等處。秋冬莖葉枯萎后采挖。采收時把全株挖起,先曬至根部軟化,抖去泥沙,剪掉枝葉,攤開在太陽下暴曬至五六成干,把一株一株的根部捏攏,曬至八九成干后再捏一次,把須根全部捏斷,曬至足干。或在曬至半干時,堆悶“發汗”4—5天,再晾1—2天,使根條內芯由白色轉為紫黑色時,再曬至全干,用火燎去根條上的須根。商品(統貨)以足干,呈圓柱形、條短粗、有分枝、多扭曲,表面紅棕色或為深淺不一的紅黃色、皮粗糙、多鱗片、易剝落、體輕質脆,斷面紅色、黃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顯筋脈白點,氣微、味甘微苦,無蘆頭、無雜質、無霉變者為佳。
黃精(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 為百合(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滇黃精(習稱大黃(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精)主產于貴州、廣西和云南等地;黃精(習稱雞頭黃精)主產于河北、內蒙古、河南、山東、陜西和東北各省;多花黃精(習稱姜形黃精)主產于貴州、云南、湖南、安徽和浙江等地,江西、廣西和廣東等地也有產。該品野生于山坡、山谷、灌木叢或雜林中。秋末冬初采收為佳。采收時,把全株挖出,除去地上莖和根莖上的須根后進行加工。
黃精坯的加工:將挖回的黃精根莖洗凈泥沙,放入鍋內加清水漫過藥面,燒火煮熬。邊燒邊加水,保持黃精根莖不露出水面,至煮熟透心,取出攤開在太陽下暴曬。白天曬,夜間堆積,如此反復,曬至足干。
制黃精的加工:把煮熟透心的黃精根莖(剩下的汁液濃縮備用),曬至五成干,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約4小時,取出再曬。如此反復蒸曬多次,直至表面呈黑色,內部呈棕色似柿餅心狀,則將濃縮汁液淋在黃精上,拌勻后再蒸,取出曬干或烘干。其成品裝入竹簍或木箱內,置陰涼處存放。
商品規格質量:黃精坯:色黃油潤、個大、重手、肉質飽滿,體質柔軟、無霉變。制黃精:干爽、個大、蒸熟透心,柔軟肥壯、無硬心、內外滋潤黑色,味甜,無麻舌、無酸味、無蟲蛀、無霉變。
防風(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 又名關防風、東防風 ,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干燥根。該品分布于東北各省及河北、內蒙和山東等省區。野生于草原或多石礫的山坡上。秋季至翌春未萌芽前采收。防風根部入土較深且脆,容易折斷,在采收時須深挖。挖出根部后,除去殘留莖葉和泥土,曬至半干時去掉須根,按根的粗細分級,攤開在太陽下曬至全干。
防風分為兩個等級,一等:干貨,根呈圓柱形,表面有皺紋,頂端帶有須毛,外皮黃褐色或灰黃色,質松較柔軟,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中間淡黃色,味微甜,根長15cm以上,蘆下直徑0.6cm以上,無雜質、無蟲蛀、無霉變。二等:蘆頭直徑0.4cm以上,其余與一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