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藥飲片巧貯存不變質

   日期:2016-04-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6    
  為了預防飲片變異,現介紹貯藏保管方法:

  充分干燥,防止蟲卵繁殖。中藥材切制成片、段、節、絲后,改變了原藥的形狀,增大了表面積,極易受潮。飲片含水量在11%以上,溫度在16℃—35℃之間,藥物中未除盡的蟲卵會在此條件下化為幼蟲。故中藥飲片必須充分干燥,以殺滅蟲卵,此為儲存的基本要求。荊芥(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薄荷(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川芎(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木香(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羌活(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等芳香性藥物不宜暴曬高溫干燥,宜于30℃—35℃低溫干燥后入庫。花類含芳香油及花蜜成分,極易被蟲蛀,應在梅雨季節之前分包壓緊,烤至八成干,趁花熱軟時貯于石灰缸內,忌曬,以免散瓣退色。

  控制溫濕度,防止發霉變質。空氣中存在著大量霉菌孢子,若散落在藥物表面,遇適當溫濕度就會萌發成菌絲,產生蛋白酶,侵入藥材組織內部導致藥材霉爛變質。當藥物內部水分蒸至表面,溫度在20℃一35℃時,霉菌開始繁殖。故飲片的貯藏應低溫、通風、干燥、控制含水量在8%—10%,庫房相對濕度在65%以下,溫度在25℃以下為宜。

  選擇密閉容器,防止氧化變色 。中藥材的天然色澤是質量好壞的標志之一,色澤的變異,說明藥物內在質量已發生了變化。如含有苷類、羥基蒽醌類及鞣質等成分的藥物,由于貯藏過久或經常翻曬,其中所含有的酶在適宜溫度下,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藥材的色澤發生變化。含有蛋白質的藥物,氨基酸與還原糖作用后也能引起中藥變色。容易變色的藥材如花類、全草、葉類等應貯于避光密閉容器中。如蘇合香(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藏紅花(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等必須保持濕潤狀,否則易變色。加酒、醋炮制的飲片,如大黃(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黃芩(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延胡素等,宜置密閉容器內,以防酒、醋味揮散而失效。鹽制品易受潮或高溫后析出鹽分,故宜放陰涼干燥處,切忌用金屬容器存放。

  避免高溫,克服走油現象。某些中藥飲片由于受潮或在高溫下表面溢出油狀物,俗稱走油。如含脂肪的杏仁(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桃仁(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郁杏仁、柏子仁(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等,含揮發油的當歸(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肉桂(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等,含有黏液性糖質的麥冬(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天冬(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太子參(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枸杞(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子等也容易走油。干燥時不宜用高溫烘烤或暴曬,宜貯于陰涼干燥處。又如種子、果實類含淀粉、脂肪油較多的薏苡仁(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麥芽(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萊菔子(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蘇子(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等,炮制后可待蒸氣散盡趁熱裝入容器內貯存;含油較多的藥物宜涼透干燥后,置容器內蓋緊,放于陰涼干燥處。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