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的目的主要為:①潔凈藥物,除去泥砂雜質;②調整或緩和藥性,降低毒性;③軟化藥材,便于切制飲片。
常用水處理的方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潤法等。明代的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有”水制三;漬、泡、洗也”的闡述。潤法,是中藥傳統加工炮制方法之一。俗話說“切藥三分巧、潤藥七分工”,又有“三分浸泡,七分潤悶”的經驗之談。潤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藥品質量和醫療效果,只有選擇適宜的潤法,飲片質量才有保證,才能發揮中藥飲片在臨床醫療上的應用效能。為了保證飲片質量,必須根據中藥的品種特性,氣候條件等選用不同的潤法,達到純凈藥物,潤而適中。不宜用水者,盡可采用淋潤、洗潤、砂潤、露潤或加熱軟化等處理,以利達到藥效無損而又利于軟化切制。傳統經驗認為:飲片質量的優劣,是以中藥飲片的色澤、氣味、形態及規格等為標志的。色澤的差異,就意味著飲片的浸潤失宜,如白芍(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傷水,切出的飲片呈涼帽狀,表皮不光潔;山藥多低溫浸泡,溫度高會引起生涎,變紅;桂枝(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的藥用部位主要是皮,傷水會導致皮脫落,失去藥效;栝樓(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殼本含糖分,質地柔軟,傷水黏液易溶,影響出品率。所以只有掌握潤藥適度,才能切制出符合規格的飲片。在選用潤藥方法上必須考慮到藥材的特性而靈活運用。潤的方法多樣,常用的有淋洗潤(搶水洗)、河砂潤、露潮潤,蒸或烘烤軟化方法等。潤藥的輔料大多以清水為主,部分藥物需利用液體輔料(酒醋、鹽水、糖水、姜汁、米泔水、藥物汁)等,輔料用來配合臨床擴大用藥品種、產生新作用、發揮更好藥效。某些輔料(姜汁、明礬(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水、石灰等)是用來抑制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其安全用于臨床。
潤法的優點,一是有效成分損失少 ,二是飲片顏色鮮艷,三是使水分均勻,飲片平坦整齊。很少有炸心、翹片、掉邊、碎片等現象。
浸潤工藝是飲片生產的重要環節。但是傳統浸潤方法存在著外觀質量不穩定、有效成分大量流失、切制損耗大、費時費水等問題。“全浸潤”工藝把關鍵的工藝技術、設備及質量從工業化的角度進行工程學的系統研究,采用回轉式藥材浸潤罐進行中藥飲片生產,達到“少泡多潤,藥透水盡”最佳要求,并在動態下滿足多種中藥材加壓、減壓、加熱及常壓、常溫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