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收與加工
①采收
夏、秋季捕捉。捕捉方法有2種。
(1)網捕。當發現水中有水蛭(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游動時,即可用細網捕撈。
(2)誘捕。將沾有雞或豬、牛血的竹或木器浸入水中,
水蛭聞到血腥味后,迅速游過來,井吸附在竹或木器表面,
此時即可捕捉。
②加工
(1)產地加工。捕得后,洗凈,用熱水燙死,也可用百灰、草小灰或酒悶死,再加工成藥材。
將螞蟥攤在簸箕或竹席上曬干;柳葉螞蟥用線或小竹片穿起兩端并拉長,掛起曬干或烘干,即為長條水蛭。
水蛭則用線從中段穿起曬干或烘干即為水蛭。
(2)炮制。炒水蛭:取原藥整理潔凈,將滑石粉(供|求|鋪|資|價|科|手機訂閱)置鍋內炒至大熱,投入水蛭,炒至微鼓起,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
(二)藥材性狀與商品規格
①藥材性狀
螞蟥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長4-l0厘米,寬0.5-2厘米。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見黑色斑點,排成條縱紋;腹面平坦,棕黃色。兩側棕黃色,前端略尖,后端鈍圓,兩端各具1吸盤。前吸盤不顯著,后吸盤較大。質脆,易折斷,斷面膠質狀。氣微腥。
柳葉螞蟥呈狹長扁平形,或呈線形。體兩端均細。背腹面均黑色,質脆,斷面不平坦,無光澤。有腥氣。
水蛭呈扁長圓柱形。全體棕黑色。質脆,斷面不平坦,無光澤。氣微腥。
②商品規格
分長條水蛭和水蛭2種,均為統貨 。均以整條、色黑、身扁者為佳。習慣認為呈扁長條形、兩端稍尖的小水蛭質優。
(三)包裝與貯藏
用布包或麻袋裝,存放于陰涼通風處,防蟲蛀、防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