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半夏高效栽培技術

   日期:2015-05-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55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為常用中藥材。以干燥塊莖入藥,主治咳嗽、氣喘痰多、反胃嘔吐等病、近年發現半夏蛋白有抗早孕和抗腫瘤作用等、是多年來緊缺的中草藥材之一。甘肅省西和縣是半夏的適宜種植區,所產半夏色白、淀粉高、形狀好,深受用戶歡迎,稱之為西半夏。西和縣半夏野生栽培變人工種植成功后,種植半夏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增加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長期依賴采挖野生半夏作種,致使野生資源瀕臨枯竭,種價居高不下,病害逐年加重,成本劇增,效益下降,種植面積銳減。 

    甘肅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針對西半夏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從高效栽培技術、病害防治、西半夏人工繁殖種莖三個方面,開展試驗研究,先后設置各種試驗13項,取得了預期效果。 

    一、半夏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試驗表明,半夏播種期冬春適宜,產量相近;播種深度對產量影響極大。適當淺播能增產50%左右,地膜覆蓋,較露地早出苗20天,畝產鮮塊莖535公斤,較露地增產82.3公斤,凈增產值478.2元;出苗前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提前出苗15天,畝產鮮塊莖1083公斤,較露地增產202.1公斤,每畝凈增產值1482元;出苗后(6月12日)用60~65%遮陽網遮蓋,畝增產25.3%,出苗后覆蓋秸稈,較對照畝增產15.5%。種植密度對半夏產量和種植效益有直接的影響。 

    西半夏高產高效優化栽培模式是:在中等以上肥力,畝施純氮6.4~7.7公斤,氧化磷6公斤,氧化鉀6公斤,每畝播種量(直徑0.8~1.2厘米)200~250公斤,每平方米252~295粒。生育期每畝葉柄數達到 50~55萬個。經生產示范驗證,平均畝產490.4公斤,較對照平均畝產450公斤增產40.4公斤。 

    二、病害防治 

    半夏的病害主要有塊莖腐爛病、炭疽病和輪紋病。塊莖腐爛是由病蟲復合侵染造成的,用杜邦福星和混配3號(殺菌劑和殺蟲劑),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發病高峰期防效為58~49%。半夏土傳病害的防治措施:1、耕作倒茬,間隔5年以上再種;2、在無病區建立繁種基地;3、噴施錳肥,加強管理;4、土壤處理,用甲基異柳磷1公斤拌成毒土或對水25公斤,均勻噴灑于地面,整地時翻入土中;5、藥劑悶種,用杜邦福星6000倍液悶種10小時后晾干播種;6、葉面噴灑,在臨近發病期(5月底或6月初),用代森錳鋅400倍液葉面噴灑,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 

    三、半夏人工繁種的適宜區域和種莖標準 

    半夏主要以種子、珠芽、塊莖為繁殖材料。種子繁殖可以克服長期無性繁殖造成的種性退化;組培快繁,有利于半夏品種的提純選優,有重要的使用價值,一年可擴大繁殖5次,在生根培養基中附加入參粉、貝母粉有利于生根,移栽成活率高。生產上采用塊莖、珠芽繁種,通過苗前蓋膜、覆蓋秸稈以及出苗后用遮陽網遮蓋,平均每株形成株芽3.7~4.1個,較露地繁殖提高27.6~41.1%;自生苗繁殖,半夏采收后種玉米,使遺漏在地里的半夏塊莖、珠芽重新發芽出苗,每畝可采挖40~50公斤。 

    異地繁種與野生種產量相近,人工繁種完全可以代替野生種。異地繁殖原種,就地繁殖生產種比較經濟合理。 

    種徑大小直接影響半夏產量和種植效益,直徑0.8~1.2厘米的中粒種凈產量最高,故半夏種徑標準確定為0.8~1.2厘米。 

    四、半夏種莖人工繁殖 

    半夏是天然異花授粉作物。人工繁殖提純選優,實行原種――生產種兩級繁育。原種采用種子繁殖,建立實生苗原種田,利用組培技術提純擴大繁殖。生產中采用珠芽、塊莖繁殖。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