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去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大家還都記憶猶新,當時有幾味中藥材一時間成了炙手可熱的良方,金銀花就是其中之一。金銀花是國家重點管理的三十八種名貴中藥材之一,可以清熱解毒,散風消腫,享有“藥鋪小神仙”的美譽。然而傳統經驗下栽培的金銀花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其優質安全的需求,作為金銀花生產的第一大縣河南省封丘縣就率先在優質安全上做起了文章,對金銀花傳統的栽培管理方式進行了一場“革命”。
早就聽說河南省封丘縣是生產金銀花的主要產地,他們生產的金銀花占全國總量的40%,而且品質一流。一到縣里果真我們滿眼都是整齊劃一的金銀花。
外景主持人:觀眾朋友,金銀花的生長很有意思,剛開花的時候,它的顏色是象牙白色,兩三天后就會變為金黃色,這樣新舊相參,黃白互映,所以得名金銀花。您看,我身后就是河南省封丘縣的金銀花生產基地。
周凌云是中科院農業生態試驗站的站長,他向我們講述了他們在金銀花栽培管理上所進行的這場“革命”。
外景主持人:周站長,咱們這兒金銀花的種植管理模式和傳統模式究竟區別在哪兒呢?
采訪周:提出當地所進行的gap栽培管理模式,并解釋什么是gap。
由于在產前、產中和產后嚴格的gap操作規范,河南省封丘縣的金銀花在中科院的幫助下,不僅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而且當地藥農也切身體會著“家有金銀花,手中有錢花”這句流傳已久的口頭禪。其實,眼前這位周站長并不是河南本地人,但為了搞好這個基地,他卻在封丘常住了下來。
周站長:講述三四年前也想過在別的地方做,而后經過怎樣的波折最后確定要在河南封丘搞gap基地,當地的生態環境使他們下定了決心。
金銀花產前生態環境的選擇對于要搞gap基地的藥農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樣高標準的基地定在哪兒還有不少學問呢!
外景主持人:要選擇金銀花gap基地的位置,首先要考慮到這金銀花“地道”還是“不地道”。那么什么是“地道”、“不地道”呢?“地道”的藥材中的“地道”具有原產地、高質量等含義。
所以說“道地”的金銀花是其在眾多產區的優勝者,除了河南省的封丘,河南的新密,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都是道地產區,相比起來都有很強的優勢。同時金銀花gap基地大氣環境總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氫氧化、氟化物都必須達到相關質量標準;灌溉水質需檢測的ph值和重金屬含量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土壤環境質量也都應該達到土壤質量一級標準,避免六六六、滴滴涕等殘留對對土壤的污染。
今天我們為大家請來的嘉賓是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秦民監教授。您好,秦教授,看來要想搞金銀花gap基地產前生態環境的選擇還是十分嚴格的,那么對于金銀花的生產這樣的選擇真的非常有必要嗎?
秦教授:gap下的生態環境如何保證金銀花優質安全的。
資訊:在生態環境上,專家還指出,農田灌溉所使用的加工用水還要檢測細菌總數、大腸菌數;大氣環境要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指標的二級標準;藥園土壤環境質量應達到土壤質量的二級標準。
產前生態環境的嚴格把關的確為金銀花的優質安全上了把放心鎖,可周站長告訴我們作為藥農在金銀花gap的生產管理過程中要上的鎖可不只一把。封丘縣藥農田江延就深有體會。
如今在中科院的幫助下,田江延扦插繁殖種苗的工作做的更精細了。老田說按標準一般我們應該選擇1―2年生的沒有病蟲害的健壯枝條,扦插前應先截成30厘米長的小段。因為這類枝條成活率最高,生長也最快。
插條時所開的溝深約為25厘米左右,每隔3―5厘米插入一根插條,注意深度應使插條露出地面15厘米,生長芽一定要朝上。這樣壓實土壤澆一遍水就可以了,半個月以后它們就能生根發芽,這可是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高品質營養苗的好方法。
誰都知道“三分鐘,七分管”,田江延告訴我們,這老方法遇上新標準,管理起來下的功夫可就不止七分。
采訪田江延:講述自己沒實行gap標準化管理時,為追求高產和效益,由于自己對防治病蟲害的知識有限,盲目使用高毒和高殘留農藥防治,不但病蟲害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病原菌和害蟲的抗藥性有所增加,損失很大;相反,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采用嚴格科學的標準化管理措施。
按gap要求防治病蟲害使得老田和周站長成了朋友,盲目使用高毒和高殘留農藥對老田來說已成為歷史,如今他田里的金銀花收成可是翻了幾番呢!面對紛繁復雜的病蟲害,究竟怎樣的防治才能達到gap管理的標準呢?
采訪周:因此,從長遠看要想防治病蟲害就必須得提高金銀花植株的抗病蟲能力,在其生長期應該多施有機葉面肥,控制施用氮肥。周站長和田江延告訴記者,在封丘地區比較嚴重的蟲害有忍冬細蛾、棉鈴蟲、蚜蟲等,當然利用這些害蟲的趨光性,使用燈光誘殺,也是不錯的方法,但站長告訴我們他們這么做更重要的目的是做好病蟲預測找出發生規律,在“防”上多用心思。防患于未然自然是對付害蟲的最好辦法了,可如果一旦有了蟲害,依據gap的要求,就一定要施用無公害化的生物農藥。
不過,這病蟲害的確是防不慎防,盡管同是在標準化管理下栽培金銀花,老田的鄰居就沒那么幸運了。
爛根、黑根的金銀花讓這藥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那么根腐病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病害呢?
主持人:秦教授,剛才不論是我們看到的繁育優質種苗還是防治病蟲害,基地的負責人和藥農都在打破傳統金銀花栽培方式的情況下力求規范化標準化,那么您覺得金銀花產中的這兩項管理措施對實現金銀花gap基地的建立具有怎樣的實際意義呢?
秦教授:分別講述繁育優質種苗和防治病蟲害在金銀花標準化栽培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藥農如何在這兩方面變被動為主動,打破傳統觀念。
資訊:專家提示要想達到金銀花gap的要求,生產中還需注意以下問題:金銀花需要適當修剪,這樣可以改變通風透光條件,利于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應該及時摘除掉植株的病蟲葉、病芽和病梢,控制菌源和蟲源,減少危害。
主持人:對金銀花施行產前產中的gap管理,著實讓當地的藥農們嘗到了甜頭。封丘縣的金銀花可以年收四茬花,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第一茬花,它的花期從4月下旬一直到5月中旬,這茬花不僅質量最好,而且產量也是最高的,約占全年產量的56.98%。所以說在這段時期,產后的采收和加工對整個gap管理規范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江延看著自家地里正在采收的金銀花自然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可當記者問起采收加工的細節時,他卻告訴我們以前可沒這么欣欣向榮。
老田說如今他們這兒的藥農真正把價值和品質連在了一起,稀疏平凡的采收開始變得有條有理起來。其實金銀花應該在花蕾沒有開放之前采收。像這種花蕾由綠色變成淺綠色,上部膨大、下部為青色的,我們叫它二白花;像這種花蕾完全變成白色的我們稱它為大白針,這兩種是最適宜的采收期。
外景主持人集體采訪:這樣采收完就可以加工了吧?
所以說,按規范要得到品質最高的金銀花,在加工前這些發白的和開了花的都應該挑揀出來。這里的金銀花不僅采收要細致,而且如今這里的藥農都普遍掌握了“四段升溫法”烘干技術。也就是說,烘干時在室內分層搭架,層高25―30厘米,席上鋪花的厚度不超過3―6厘米。初烘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30~35攝氏度,烘2小時后,溫度可以升到40攝氏度左右,等鮮花排出水汽,應該適當打開門窗排汽;等烘到10個小時時鮮花水分大部分排出,這時再把溫度升到55攝氏度,使花迅速干燥。這樣一般烘12~20個小時就可以全部烘干了。
1)秦教授,金銀花的采收從時間到分級一步步的嚴格操作是不是對其品質有很大的影響呢?
2)那么采后的“四段升溫法”烘干技術都有哪些優點呢?
資訊:專家指出金銀花采后烘干時不能用手或其它東西翻動,否則容易變黑;在烘干過程中不能停止,否則就會引起發熱變質。
早就聽說河南省封丘縣是生產金銀花的主要產地,他們生產的金銀花占全國總量的40%,而且品質一流。一到縣里果真我們滿眼都是整齊劃一的金銀花。
外景主持人:觀眾朋友,金銀花的生長很有意思,剛開花的時候,它的顏色是象牙白色,兩三天后就會變為金黃色,這樣新舊相參,黃白互映,所以得名金銀花。您看,我身后就是河南省封丘縣的金銀花生產基地。
周凌云是中科院農業生態試驗站的站長,他向我們講述了他們在金銀花栽培管理上所進行的這場“革命”。
外景主持人:周站長,咱們這兒金銀花的種植管理模式和傳統模式究竟區別在哪兒呢?
采訪周:提出當地所進行的gap栽培管理模式,并解釋什么是gap。
由于在產前、產中和產后嚴格的gap操作規范,河南省封丘縣的金銀花在中科院的幫助下,不僅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而且當地藥農也切身體會著“家有金銀花,手中有錢花”這句流傳已久的口頭禪。其實,眼前這位周站長并不是河南本地人,但為了搞好這個基地,他卻在封丘常住了下來。
周站長:講述三四年前也想過在別的地方做,而后經過怎樣的波折最后確定要在河南封丘搞gap基地,當地的生態環境使他們下定了決心。
金銀花產前生態環境的選擇對于要搞gap基地的藥農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樣高標準的基地定在哪兒還有不少學問呢!
外景主持人:要選擇金銀花gap基地的位置,首先要考慮到這金銀花“地道”還是“不地道”。那么什么是“地道”、“不地道”呢?“地道”的藥材中的“地道”具有原產地、高質量等含義。
所以說“道地”的金銀花是其在眾多產區的優勝者,除了河南省的封丘,河南的新密,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都是道地產區,相比起來都有很強的優勢。同時金銀花gap基地大氣環境總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氫氧化、氟化物都必須達到相關質量標準;灌溉水質需檢測的ph值和重金屬含量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土壤環境質量也都應該達到土壤質量一級標準,避免六六六、滴滴涕等殘留對對土壤的污染。
今天我們為大家請來的嘉賓是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秦民監教授。您好,秦教授,看來要想搞金銀花gap基地產前生態環境的選擇還是十分嚴格的,那么對于金銀花的生產這樣的選擇真的非常有必要嗎?
秦教授:gap下的生態環境如何保證金銀花優質安全的。
資訊:在生態環境上,專家還指出,農田灌溉所使用的加工用水還要檢測細菌總數、大腸菌數;大氣環境要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指標的二級標準;藥園土壤環境質量應達到土壤質量的二級標準。
產前生態環境的嚴格把關的確為金銀花的優質安全上了把放心鎖,可周站長告訴我們作為藥農在金銀花gap的生產管理過程中要上的鎖可不只一把。封丘縣藥農田江延就深有體會。
如今在中科院的幫助下,田江延扦插繁殖種苗的工作做的更精細了。老田說按標準一般我們應該選擇1―2年生的沒有病蟲害的健壯枝條,扦插前應先截成30厘米長的小段。因為這類枝條成活率最高,生長也最快。
插條時所開的溝深約為25厘米左右,每隔3―5厘米插入一根插條,注意深度應使插條露出地面15厘米,生長芽一定要朝上。這樣壓實土壤澆一遍水就可以了,半個月以后它們就能生根發芽,這可是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高品質營養苗的好方法。
誰都知道“三分鐘,七分管”,田江延告訴我們,這老方法遇上新標準,管理起來下的功夫可就不止七分。
采訪田江延:講述自己沒實行gap標準化管理時,為追求高產和效益,由于自己對防治病蟲害的知識有限,盲目使用高毒和高殘留農藥防治,不但病蟲害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病原菌和害蟲的抗藥性有所增加,損失很大;相反,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采用嚴格科學的標準化管理措施。
按gap要求防治病蟲害使得老田和周站長成了朋友,盲目使用高毒和高殘留農藥對老田來說已成為歷史,如今他田里的金銀花收成可是翻了幾番呢!面對紛繁復雜的病蟲害,究竟怎樣的防治才能達到gap管理的標準呢?
采訪周:因此,從長遠看要想防治病蟲害就必須得提高金銀花植株的抗病蟲能力,在其生長期應該多施有機葉面肥,控制施用氮肥。周站長和田江延告訴記者,在封丘地區比較嚴重的蟲害有忍冬細蛾、棉鈴蟲、蚜蟲等,當然利用這些害蟲的趨光性,使用燈光誘殺,也是不錯的方法,但站長告訴我們他們這么做更重要的目的是做好病蟲預測找出發生規律,在“防”上多用心思。防患于未然自然是對付害蟲的最好辦法了,可如果一旦有了蟲害,依據gap的要求,就一定要施用無公害化的生物農藥。
不過,這病蟲害的確是防不慎防,盡管同是在標準化管理下栽培金銀花,老田的鄰居就沒那么幸運了。
爛根、黑根的金銀花讓這藥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那么根腐病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病害呢?
主持人:秦教授,剛才不論是我們看到的繁育優質種苗還是防治病蟲害,基地的負責人和藥農都在打破傳統金銀花栽培方式的情況下力求規范化標準化,那么您覺得金銀花產中的這兩項管理措施對實現金銀花gap基地的建立具有怎樣的實際意義呢?
秦教授:分別講述繁育優質種苗和防治病蟲害在金銀花標準化栽培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藥農如何在這兩方面變被動為主動,打破傳統觀念。
資訊:專家提示要想達到金銀花gap的要求,生產中還需注意以下問題:金銀花需要適當修剪,這樣可以改變通風透光條件,利于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應該及時摘除掉植株的病蟲葉、病芽和病梢,控制菌源和蟲源,減少危害。
主持人:對金銀花施行產前產中的gap管理,著實讓當地的藥農們嘗到了甜頭。封丘縣的金銀花可以年收四茬花,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第一茬花,它的花期從4月下旬一直到5月中旬,這茬花不僅質量最好,而且產量也是最高的,約占全年產量的56.98%。所以說在這段時期,產后的采收和加工對整個gap管理規范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江延看著自家地里正在采收的金銀花自然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可當記者問起采收加工的細節時,他卻告訴我們以前可沒這么欣欣向榮。
老田說如今他們這兒的藥農真正把價值和品質連在了一起,稀疏平凡的采收開始變得有條有理起來。其實金銀花應該在花蕾沒有開放之前采收。像這種花蕾由綠色變成淺綠色,上部膨大、下部為青色的,我們叫它二白花;像這種花蕾完全變成白色的我們稱它為大白針,這兩種是最適宜的采收期。
外景主持人集體采訪:這樣采收完就可以加工了吧?
所以說,按規范要得到品質最高的金銀花,在加工前這些發白的和開了花的都應該挑揀出來。這里的金銀花不僅采收要細致,而且如今這里的藥農都普遍掌握了“四段升溫法”烘干技術。也就是說,烘干時在室內分層搭架,層高25―30厘米,席上鋪花的厚度不超過3―6厘米。初烘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30~35攝氏度,烘2小時后,溫度可以升到40攝氏度左右,等鮮花排出水汽,應該適當打開門窗排汽;等烘到10個小時時鮮花水分大部分排出,這時再把溫度升到55攝氏度,使花迅速干燥。這樣一般烘12~20個小時就可以全部烘干了。
1)秦教授,金銀花的采收從時間到分級一步步的嚴格操作是不是對其品質有很大的影響呢?
2)那么采后的“四段升溫法”烘干技術都有哪些優點呢?
資訊:專家指出金銀花采后烘干時不能用手或其它東西翻動,否則容易變黑;在烘干過程中不能停止,否則就會引起發熱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