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在云南昆明組織召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工作座談會。會議圍繞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推行范圍、實施方式和監管要求等重大問題展開研討,并發布了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合格證公益宣傳片《一張合格證的力量》。
它們(食物)從哪里來?它們是安全合格的嗎?這是農業部公益宣傳片發出的提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市民最為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然而,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頻發生, 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2010年山東農藥殘留超標的“毒韭菜”和“毒豇豆”事件以及2015年多寶魚事件。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政府高度重視、社會關注、世界矚目的熱點和焦點。為了保證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政府拿出了更大的決心——要以更大力度抓好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
農產品默認合格的時代終結了!農民產業要發展,農民要增收,消費者要安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創新監管方式,求得多贏局面,公益宣傳片把“安廚農產品監管安全模式”推到了前臺。
在公益宣傳片中,作為農業部首批農產品合格證示范企業安廚,其平臺安廚微店、安廚供應鏈等上的每一件農產品都會嚴格按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進行嚴格的檢測和認證,為浙江省乃至全國農電商樹立了“綠色、安全和健康”電商的新典范。
早在一年前,安廚就建立了專業的檢測中心和溯源體系,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對農產品進行SC、綠色、有機等認證,為農產品標準化提供了全套解決方案,切實保障了消費者吃的安心。
“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公眾可查”,2016年5月,安廚的第一批農產品合格證誕生。這些農產品來自綠廬蔬菜基地,綠廬蔬菜基地每天銷售的1000多公斤的蔬菜,在上市之前安廚都會給每一份蔬菜貼上一個合格證,產品生產經營者、產品合格方式、生產日期等信息等都一目了然,并附有二維碼,俗稱“一證一碼”。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查詢自己手中購買蔬菜的詳細信息,比如蔬菜名字、生產日期、生產者、聯系方式等信息。安廚率先實現產品“從搖籃到終端”的全流程追溯。檢測+溯源,安廚給農產品安全上了一道雙保險。
無論是散裝賣的,還是禮盒包裝的,安廚的每一件農產品都會經過專業、科學和嚴格的把控,貼上合格證方可進入市場正式銷售。首先從各縣各鄉挖掘、遴選優質特色農產品,圍繞生產者、質檢部門、認證標準、品控溯源、消費者等環節建立5道安全保障;同時對每一個農產品的生長環境進行嚴格監控,對每一個產品進行43項常規項目抽檢,從根源杜絕重金屬、農藥殘留、添加劑等危害;最后剔除中間環節,實現源頭直購,無縫儲送。
浙江是全國第一個全面啟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省份,而安廚則是農業部首批農產品合格證示范企業。保證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安廚一直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