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帶斑的的、不好的、還有帶根兒的都給它掐掉,整成非常好的產品。”
伴隨著嘩啦啦的冷凍黃豆角傾倒聲,質檢員吳春燕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她所在的綏化市北林區大豐收反季蔬菜合作社擁有5000米的冷庫,每年7月到9月的采摘期時,黃豆角、茄子、黏玉米等蔬菜會經過水洗、氣呲和兩道冷卻工序后將冷凍存儲,實現了一季生產,四季銷售。
據合作社負責人張臣介紹,南方客人很喜歡綏化地產蔬菜的口感,食用營養價值也高,每年5000噸的銷量中,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占比接近一半:“京深海鮮市場、新發地、回龍觀、還有西南郊,南方是從北京總代理輻射到河北、上海、廣州、深圳,從北京走的貨,都是咱的貨,只要有東北人的地方,就有壓鍋黃豆角這個菜品。
采訪中,記者偶然發現每箱黃豆角里都附帶了說明書,介紹了它的食用方法。負責人張臣還一本正經地囑咐記者,一定要向南方朋友推薦黃豆角和紅燜肉才是絕配:“口感極佳,因為它是黃的,跟紅燜肉金色搭檔起來,營養價值特別高。因為它是裸種的,盛夏的果實,時間長,紫外線照射的,營養豐富。”
除了反季冷存銷售,應季運輸銷售也是北菜南運的重要環節,綏化市北林區永安滿族鎮鑫諾蔬菜合作社負責人潘仁國告訴記者,商家通過與本地農戶合作,共同成立生產合作社,農戶負責生產,商家負責運輸和銷售。以尖椒為例,每年7月到9月,全國發貨總量的70%都出自綏化,質優量大受歡迎,自然也實現了商家與農戶的利潤雙贏:“以辣椒為例,它的生產成本,今年在3毛5到4毛之間,5毛的話,一斤能賺一毛錢,這樣的話一畝地能出
1000到1200元之間,這是凈得,一坰地能賺18000元錢。
種植,銷售,加工,三產融合是綏化市農副產品保持市場競爭力和品牌活力的最大因素,品相好,賣相佳、營養價值高的蔬果直接面向市場。同時,針對品種交替,品種更新無法
滿足南方市場等問題,綏化市各家蔬菜合作社還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調研等方式,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加大新型蔬果引進力度,開發出一批市場競爭強,客戶滿意度高
的新型產品。
“螺絲椒,有蘇椒五,汴椒六等針對南方市場客戶所需要的一些品種,我們自己搞了一個試驗區,摸摸這個品種本身的抗病性、結果率和產量,總結經驗,推廣給社員和農
戶,這樣在南方市場的份額會更高一些。”潘仁國興奮地告訴記者。
一個辣椒就能變化出這么多品種,7成的市場占有率,都快讓綏化成了全國辣椒代言人了。為什么綏化的蔬菜瓜果這么受歡迎,都有哪些成功秘訣呢?綏化市工信委主任謝殿濤給出了答案:
首先,我們綏化是傳統的農業大市,獨特優勢就是“寒地黑土”,就是綠色優質無公害的糧食和果蔬等作物。我們的農民有著傳統秋整地的習慣,通過土地封凍前進行深耕整理,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改善了耕層理化性能,促進了微生物活動,加速了土壤養份轉化,為下一年播種做好充分準備,所以綏化本地蔬菜水果無論口感還是營養價值都非常好,尤其受到了南方朋友的歡迎。
其次,綏化全市蔬菜生產加工單位及1514個規模較大的經濟人都在線下線上積極跑市場、找訂單、簽合同,特別是我們連續兩年舉辦了蔬菜產銷對接暨全國“北菜南運”發展戰略研討會,國內外蔬菜生產、經銷、加工專家、客商、企業云集綏化,大幅度提升了優質蔬菜外銷量,蔬菜產品已打進全國18個省區143個城市。一些蔬菜產品還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韓國、俄羅斯、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蔬菜集散地”、“蔬菜交易中心”和“北菜南運”核心區的地位逐步確立。
2016年通過強化市場建設、組建專業合作社、發展經紀人、開展社企訂單、打造專業品牌、網絡和訂制等方式實現蔬菜南銷、出口量316.2萬噸,占總產量的53%。在“第七屆中國四川蔬菜博覽會”上,綏化的簽訂蔬菜銷售訂單5.2萬噸,金額1.3億元。今年2月在第十三屆中國鮮食玉米大會上,全市27個玉米經營主體簽約供貨量11.4萬
噸,銷售額3.37億元。目前全市簽訂的蔬菜銷售定單已占全年生產計劃的60%以上。主要銷往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沈陽、長春、大連、廣州等地。品種主要有:食用菌、菇娘、番茄、油豆角、南瓜、苦瓜、甘藍、胡蘿卜、辣椒等。
第三,市里為了推進“北菜南運”工作,還專門在農業部門設立了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商務部門設立食品蔬菜發展指導中心,為“北菜南運”搭建了平臺,建立了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