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在湖城白魚潭市場入口處,管理員在一旁勸導市民推車進入市場。市場內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以前這里人多車多,現在市場管理規范了,開私家車、騎電動車、自行車來到這里,都要先停好車,再去買菜。市場經營戶也自覺遵守市場的各項規定。”市民雷女士說,她對現在的白魚潭市場非常滿意。
在該市場辦公室,一名管理員正在認真地觀察市場里的視頻監控。“市場內多個攝像頭監控著近百家經營戶,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我們會立即通過市場的廣播通知該經營戶,如果在3至5分鐘內不進行整改,將會被扣分,并直接記錄到經營戶的信用監管評價檔案內,作為年終評比誠信經營戶的考核依據。”這名管理員說。
吳興區市場監管局市場規范監管科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前階段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百日整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的工作,目前,市區白魚潭、紅豐、湖東等農貿市場的軟硬件建設、管理都達到了示范市場的標準。不僅監控探頭管理容場貌,執法人員還會到現場進行日常巡查,包括索證索票、有無出售過期、變質、假冒偽劣食品等。市場上還設立了農殘檢測室。
“檢測員每天都會來抽查產品,假如農藥含量超標,市場處罰力度很大的,不是正規供貨渠道的產品,我們可不敢賣。”紅豐農貿市場一位賣蔬菜的攤主說,“檢測員每天都會抽取15批次以上的農副產品進行快速檢測,并在市場內公布檢測結果,一旦‘上榜’,老客戶就再也不光顧了,我們都很小心。”
農貿市場的檢測室是“放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一般農貿市場的檢測室相比,“放心市場”可檢測的項目不少于8種,除傳統的農藥殘留外,還包括二氧化硫、亞硝酸鹽、雙氧水等項目,這些被稱為非農藥檢測,每月檢測比例不少于30%。
“監控探頭、實地巡查和農殘檢測是將農貿市場納入‘精細化’監管的‘三大法寶’,這樣的做法要一直堅持下去”吳興區市場監管局一名分管領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