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要高度重視糧食數量質量安全

   日期:2014-06-13     來源:中國科學報    瀏覽:384    評論:0    
核心提示:  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將糧食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這個決定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這表明新一代領導集體并沒有被那些盲目樂
   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將糧食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這個決定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這表明新一代領導集體并沒有被那些盲目樂觀的數據所左右,也沒有被“市場萬能論”所忽悠。
 
  在糧荒面前,鈔票是不能夠吃的,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糧。那么,針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到底面臨什么樣的困惑呢?根據筆者長期實踐和思考,我國糧食數量與質量雙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我國糧食數量安全問題
 
  先來看數量安全。按照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13年實現了“十連增”。可稍有些農業常識的人都知道,農業的特點是四年之內“一豐一歉兩平”。果樹生產尚有大小年之分,糧食生產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更大,連續增產的基礎理論是不存在的。我們不論遭遇旱災還是澇災,且各地撂荒現象越來越嚴重,糧食連年增產的可能不是沒有,但空間很小。
 
  糧食連年增加的數據是如何得來呢?如果增產了就不需要大量進口。我們今年進口了6000萬噸大豆,近2000多萬噸的小麥、玉米與稻米,進口的糧食總量可能早就突破了10%的警戒線,緊逼20%了。
 
  再來看誰來種地問題。當前,農村種地的農民年齡越來越大,據中國農業大學某課題組的調查,中國種地農民的平均年齡為57歲,且很多勞動力為女性。由于糧食價格便宜,農民拋荒現象嚴重。農民種地如果計算勞動力的話是賠本的買賣。老人和婦女在家閑著也是閑著,種出來滿足自己吃—“夠自己吃就行”。再過十年,我們糧食數量安全是不能繼續依靠老人和婦女來滿足的。在城市化人口越來越多,以及進口糧食壓力越來越大的過去十年中,中國種地農民的平均年齡也是同步增大的。我們需要預測,未來愿意從事農業的有沒有“農二代”的身影?資本下鄉是好事,可那些有錢人會認真種地嗎?家庭農場、大戶經營模式都不錯,但適應的范圍僅限于大平原。那些偏僻山區的耕地,我們不能放棄其食物生產功能。
 
  我國糧食質量安全問題
 
  再來看質量安全問題,即現代農業的可持續性問題。最近幾十年,我們學美國,搞的是工業化與化學化的農業。最近還有人希望生物技術化,即搞懶人農業,讓少量的人來種地,滿足大量城市人口的需求。因為農業效益低,農民只好采取減少人工的辦法,盡量使農活簡單起來,不得不借助于農藥化肥地膜乃至轉基因。農民用地不養地,我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化肥污染,耕地板結、酸化、塑膜化。在北方有些土地pH值已經達到了4~5,而正常土壤是7~8,土壤有機質更下降到1%以下。耕作了幾千年的耕地,過去幾十年來發展工業化農業,地力不斷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城市消費者那里,由于農藥、化肥殘留增加,不健康的食物帶來的是人體健康風險增大。醫院人滿為患,制藥廠生意看好,這些不正常現象是與食品質量安全分不開的。
 
  用轉基因技術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這是主流農業技術專家信奉的最高宗旨,政府將主要精力用于該項技術開發。但據有關資料,并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發展轉基因農業的結局來看,轉基因技術面臨的三個問題似乎是繞不過去的,這就是,一不增產,二不環保,三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問題。
 
  那么,既然該技術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方面作用不大,還要不要搞呢?我認為當前我國宜為轉基因熱降溫,將更多的經費投入到安全健康的生態農業上去,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完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夠帶動大學生與農民就業的生態農業產業。
 
  13億中國人吃飯問題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即誰來滿足13億中國人吃飯?答案顯然還得是我們自己。生態學家理解的農業不是單一的糧食,而是一切能夠提供熱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所有食物,這就是農田、草原、淡水湖、海洋、森林都成為生產食物的理想場所,前提是這些系統都必須是健康的。
 
  為了不影響糧食供應格局,并培肥地力,藏糧于地,我們建議用18億畝農田中的6億畝發展生態農業。僅利用少量的化肥,停用除草劑、農藥、農膜、轉基因,保護60億畝草原,同時減少化肥農藥后,恢復淡水與近海生態系統,使草原、淡水與海洋也能夠提供大量食物,同時鼓勵發展林下養殖、堅果種植與林下蔬菜、竹筍與菌類等等。
 
  這樣一來,中國近一半的國土遠離了工業化農業污染,土地得到保護,產品增值后吸引農民在家門口就業,為城市人群提供健康食品。城市消費者將用于健康和醫院的投入節省下來,有助于解決城鄉醫療與養老等問題帶來的壓力。建議政府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與健康,科學解決我國糧食生產中的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矛盾問題,應逐步將涉農資金向生態農業傾斜,停止對化肥、農藥、農膜、轉基因補貼,依靠市場消費的力量科學回歸農業,讓城鄉和諧互動起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