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灤南縣郭蒿坨村農民李江峰種植的20多畝夏播玉米新品種NK815喜獲豐收,畝產850多公斤,玉米在田里剛收獲就被加工企業收走。“今年種植的夏播玉米新品種NK815真不錯,籽粒飽滿、不花粒,品質優,不愁銷,比往年種植的其他玉米品種畝增收200-300元,明年還要接著種。”李江峰說。
李江峰種植的夏播玉米新品種NK815,是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2017年通過京津冀聯合審定的首個夏玉米新品種。
為推動京津冀種業協同發展,促進優良品種在三地推廣種植,自2015年起,京津冀農業主管部門建起了品種審定區域協作機制,開創了三地聯審同一品種的先河。河北省種子管理站站長張志剛介紹,此前,一個品種只能在當地申請審定并種植推廣。若想在三地同時種植,則需分別向三地主管部門提交申請,參加品種試驗,需準備3套材料,抗逆性等相關專項鑒定也需在三地指定的不同機構進行。采用三地聯審新機制,品種從審定到推廣種植的時間可縮短一至兩年。3年來,三地農業部門已聯合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14個,包括3個小麥新品種、7個玉米新品種、4個水稻新品種。
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長、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介紹,NK815新品種具有豐產穩產能力強、極抗倒伏、耐高溫熱害、耐旱耐澇、商品性好、抗多種病害、適應性廣泛等突出特點,適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秦皇島、廊坊及滄州、保定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為促進京津冀聯合審定夏玉米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玉米生產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在北京市種子管理站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北京順鑫農科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津冀地區實施了京津冀玉米展示示范項目,對NK815進行示范推廣,在三地共示范種植了5萬畝NK815新品種,在唐山和廊坊種植的該新品種表現突出。
岳英杰是廊坊區域NK815新品種示范推廣的負責人。他介紹,今年七八月份持續高溫、干旱、暴雨和臺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對整個京津冀區域玉米生長發育造成了很大影響,多數品種減產15%-30%,而NK815在廊坊、唐山受不利氣象因素影響很小,表現出高溫不花粒、大風不倒伏、水淹不黃葉等突出優勢,綜合性狀優良,平均畝產超過當地主推品種150公斤左右,深受農民喜愛。
為提高農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北京市相關部門還組織專家在示范區開展了夏玉米新品種NK815技術培訓會,讓農民選擇新品種的同時掌握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并在示范推廣區域普遍推廣了“一增一晚二提高”技術。“一增”即合理增加種植密度。“一晚”即在不影響下茬小麥正常播種的前提下,適當晚收。“二提高”,一是提高秸稈覆蓋、適時搶墑、等雨播種等旱作節水技術應用率,二是提高生物防治技術應用率,重點示范應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技術。“有了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示范區周圍的許多農民都找到我,要求明年也購買NK815進行種植。”岳英杰說。
據了解,今年,廊坊、唐山共示范種植了9300多畝夏玉米新品種NK815,通過示范帶動周邊區域推廣應用NK815新品種種植15.65萬畝,另外天津市推廣3.5萬畝,北京市推廣2.2萬畝,都實現了增產增收。明年,玉米新品種NK815在河北省的種植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同時,三地還將示范推廣7個玉米聯審品種,展示3個小麥聯審品種,優化京津冀主要農作物品種布局,加快優良品種的選育進程,擴大優勢新品種的輻射效應,為農民增產增收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