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為期3天的第四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暨2025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圓滿落下帷幕。這是我國在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戰略“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到“十年實現重大突破”這一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召開的一次國際性種業盛會。大會舉辦多場前序論壇、分論壇,同期舉辦2025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還舉辦了頒獎、授牌、簽約、啟動儀式、招商推介、參觀考察等多項活動,借助覆蓋種業全鏈條的廣泛成果展示與合作交流,構建了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國際種業交流平臺,加速推動種業振興進程,為種業發展注入了嶄新活力與強大動能。
這是一場智慧匯聚、啟迪思想的大會
第四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自1月8日召開以來,便以其卓越的國際化視野和前沿的種業科技成果,成為了洞察全球種業發展趨勢的“風向標”。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30多位中外種業相關院士和近百位高層次專家,圍繞種業領域的最新進展與熱點議題,帶來了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場思想的盛宴。本屆大會國際嘉賓占比超過30%,共舉辦主題報告170余場,參會代表近2000人。
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大會常務副主席、中國作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共同主持大會主論壇,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王琪揚致辭并宣布大會開幕,大會主席、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名譽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翟虎渠為大會致辭。三天時間里,百余位中外種業科學家發表了一場場精彩紛呈、內容豐富的主旨報告。他們不僅分享了各自在種業科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就全球種業發展趨勢、種業科技創新路徑、種業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為與會代表提供了寶貴的智慧和啟示。
本屆大會設置了多場前序論壇、分論壇,主題涵蓋水稻、麥類、玉米、大豆、水產、生豬等多個種業領域,以及生物育種技術、智能育種、種業裝備等前沿技術方向。種業科學家圍繞各自的研究領域,就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新品種的研發創制、種子的高效繁育技術、種業企業的成長策略、市場環境的培育等當前行業的熱點議題,分享深刻見解。大家共聚一堂,探討合作機遇,探索創新路徑,共同規劃藍圖。
這是一場聚焦前沿、務實進取的大會
種業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推動種業科技創新與發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第四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聚焦種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通過一系列高端論壇、專業報告和展覽展示等活動,為全球種業的發展提供了務實有效的支持和推動。
本屆大會舉行袁隆平農業科技獎頒獎儀式,隆重表彰在農業科技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舉辦了“十百千萬”工程“職”面未來-大學生風采大賽啟動儀式,推動種業后備人才培養;舉行了2024年度重點合作單位與戰略合作伙伴單位授牌儀式,向合作單位表示了充分認可和衷心感謝;舉行了北京奧瑞金農業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林科學院的合作開發簽約儀式,推動玉米改良增產,提升玉米種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CIMMYT杰出科學家、中國辦事處首席代表何中虎,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原院長、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教授菲利克斯·達帕雷·達科拉,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聯邦國家預算科學機構《聯邦東北H.V.羅德尼茨農業科學中心》科學領導人塞蘇耶夫·瓦西里等中外院士及杰出學者聚焦水稻、大豆、小麥、黑麥的研究進展和最新成果,共謀作物育種創新戰略、協力擘畫種業發展大計。
▲大會主論壇
現代農業高峰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書記柏連陽,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鄧興旺,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中國)國家聯絡科學家菲利普·基爾等近20位重量級的中外農業領袖圍繞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種業科技攻關、種質資源利用、精準育種技術、多元化食物供應體系、農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品種創新等前沿議題作了精彩發言。
本屆大會舉辦大豆論壇、水產種業論壇、2025中國生豬數智育種論壇、水稻論壇、麥類論壇、玉米種業論壇、經濟作物與園藝論壇、生物育種技術論壇、智能育種與種業裝備論壇、中國-CIMMYT與南南合作論壇、青年科學家論壇等近20場前序論壇與分論壇,超百位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他們結合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創新理念及前沿技術進行了精彩的報告與深入的研討。盛會匯聚了業界的精英智慧,共同為種業的發展貢獻良策,促進了種業科技創新與成果的有效轉化,推動了種業領域內更多具有實際意義的合作與交流。
這是一場科技引領、產業導向的大會
本屆大會廣泛匯聚行業精英,各論壇聚焦育種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進行觀點交流與學術分享,共同探索種業科技的前沿趨勢與未來方向。大會產業導向明確,創新氛圍濃厚,將引領種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大豆論壇圍繞大豆育種的現代技術革新、高產潛力挖掘以及大豆功能基因組設計,進行了觀點交流與見解分享;水產論壇對于蝦類SPF良種選育的關鍵技術研發、魚類胚后發育遺傳機制的深入解析以及深遠海養殖的蓬勃發展,提出了諸多前瞻性見解;生豬智能育種論壇聚焦于生豬養殖數智化轉型的現狀與廣闊前景,深入探討了豬基因組選種選配技術的精準應用、豬智能化表型組學的創新實踐及其在育種領域的深遠影響等;水稻論壇在生稻遺傳育種實踐、水稻抗稻瘟病關鍵基因挖掘、智慧種業在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創新應用等方面分享觀點,為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玉米種業論壇探討了矮桿玉米的品種培育、耐密高產玉米株型的分子設計策略、轉基因抗蟲玉米的產業化前景等熱點議題,為玉米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麥類論壇關注了持久抗病小麥品種的科學設計、小麥抗逆品種的精心培育以及燕麥蕎麥“三品一標”產業技術體系構建等,為麥類作物的增產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生物育種技術論壇就基因解析的深度剖析、加速器誘變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基因組重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等展開討論與分享;智能育種與種業裝備論壇介紹了作物表型實時感知與智慧育種的前沿探索、大模型技術在農作物育種領域的最新應用、基于圖像技術的復雜性狀鑒定及解析等;國際種業科學家論壇就種業的跨國界合作新路徑、種子生產的科學保障體系構建以及遺傳改良領域的可能性等,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國-CIMMY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與南南合作論壇內容涵蓋小麥作為全球糧食安全的基石的重要性、CIMMYT在非洲的小麥育種工作以及小麥育種中的轉化基因組學等前沿議題;青年科學家論壇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分享了青年學者們的創新觀點與研究成果,為種業科技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不竭動力。
▲智能育種與種業裝備論壇
▲中國-CIMMYT與南南合作論壇
▲青年科學家論壇
這是一場產學融合、合作共贏的大會
種業,作為“三農”工作的堅固基石,現代農業發展的蓬勃動力,以及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強后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的種業盛會,不僅匯聚了種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前沿技術,更在全球視野下,對我國種業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刻洞察與前瞻布局,展現了種業人鑄就“中國芯”、贏得“翻身仗”的堅定信念與豪邁氣概。
隨著我國種業振興行動步入“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到“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的關鍵階段。來自世界各地的種業科學家匯聚三亞,共商謀種業發展新藍圖,恰逢其時,意義深遠。依托海南獨特的自然條件與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以及“南繁硅谷”建設帶來的國際種業科技創新中心機遇,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成為了中國種業聯通世界、雙向開放的橋梁,匯聚全球資源,深度融入全球種業創新網絡,構筑起高端產學研交流合作的頂級平臺。
同期舉辦的2025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吸引了包括拜耳(中國)、國投種業、中農發種業、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南繁學院、三亞國際種業科創中心等在內的眾多行業領軍企業、科研院所、科創機構參展,展示了一系列種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裝備,如先進的分子育種實驗室設備、全自動分液封膜系統、種子精密檢測儀器等,全面展現了我國在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能力、良種供應保障及核心企業研發成果等方面的最新進展。“會”“展”聯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龍頭企業為引領,深化產學研合作,加速種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搭建起連接科技與產業的堅實橋梁。
企業作為種業創新的主體與產業鏈的核心,種業企業的創新發展是種業全面振興的關鍵。第四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暨2025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通過“會議+展覽”的多元化形式,精準對接種業企業需求,搭建高效交流與合作平臺,內容豐富實用,為種業企業注入持續創新發展的活力,強化其核心競爭力,推動種業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躍升。
本屆大會致力于匯聚全球智慧,打造國際化的種業交流合作高地,聚焦國內外種業創新前沿,通過多元形式全面展示與分享最新種業成果,深化國際間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應對種業“卡脖子”挑戰,推進核心技術突破、人才隊伍建設、種業規范化管理等關鍵議題,增強大會的國際影響力、行業引領力與產業推動力。
本屆大會將加速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助力“南繁硅谷”成為立足海南、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種業創新高地,推動種業全面振興,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為牢牢端穩“中國飯碗”奠定最為堅實的基礎。
風帆已張滿,奮進正當時。讓我們以本屆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為新起點,懷揣豪情、匯聚力量、攜手并肩、破浪前行,奮力開創種業繁榮發展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