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聚焦種業體制改革,力促育種創新能力提升,有望推動我省從“種業大省”邁向“種業強省”。
改革育種的機制和模式,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是《意見》的一大重點。省農業廳相關部門負責人分析,《意見》主要從三方面著力,破除種子企業發展障礙。一是要求確定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與其所辦的種子企業實現“事企脫鉤”。我省將鼓勵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建立股份制研發機構,切實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強化政策支持。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種業產業化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要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傾斜。三是加大創新要素市場配置,促進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意見》的另一亮點是,我省將調整財政科研經費,逐步減少用于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商業化育種的投入,加大用于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
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強我省種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良種生產能力和質量。“我省既是育種大省,又是產種大省。尤其是雜交水稻種子,我省的制種面積常年在40萬畝左右,占全國總量的近30%。”省農業廳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根據《意見》,我省將加大建設和保護種子生產基地,通過加強制種基地建設,一是有望理順種業企業與制種基地的關系;二是有望實現種子全程追溯,從源頭杜絕假種子;三是有望提高我國機械化制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