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以終端需求為導向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

   日期:2014-10-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0    評論:0    
  中國種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田冰川 
 
  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商業化育種提供了內在推動力,而種業全球化已經成為我國商業化育種的催化劑。加快構建我國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應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在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種的同時,引導科研單位育種人才、育種技術和育種材料等科技資源向企業有序流動,形成科企緊密合作的有效機制,從而推動種子企業加強商業化育種能力和條件建設。 
 
  滿足多樣化需求 
 
  商業化育種的本源應該是從產業中來、向產業中去。因為種業企業面臨著來自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農業全產業鏈上下游利益格局變化等來自天地人各要素越來越大的壓力。種業企業既受到氣候、耕地、病蟲害等自然方面的約束,又要滿足作為種子用戶的大田生產者和作為終端用戶的消費者的要求。這樣多樣化的需求壓力,必須通過商業化育種來從品種上加以解決。因此,商業化育種的目標,必須要將多樣化的需求聚焦到各作物、各區域(亞區域),凝練成非常具體的性狀目標體系。 
 
  因此,商業化育種,是產業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的體系。要以農業產業鏈的終端需求為導向,以大田生產的趨勢性關鍵問題為中心,平衡產量性狀與綠色性狀,重點攻關綠色性狀,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 
 
  產業鏈條倒推布局 
 
  商業化育種應該從下游需求出發倒推,也就是說按照產業鏈條從后端到前端的順序布局:產業應用、篩選測試、品種培育、親本創制、基礎支撐。 
 
  其中,在產業應用環節,無疑應由企業主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核心,科研教學單位、農技農機等服務組織參與其中,提供全程種植栽培服務。在篩選測試環節,由企業主導,政府監管,以區域為基點,以產業需求的性狀指標體系為目標,科研教學單位提供支持。在品種培育環節和親本創制環節,應該由目前科研教學單位為主,向強化企業應用型育種為主轉變;企業要在掌握產業需求、確定育種目標、組織育種過程、確定投入產出、實施成果激勵等方面,體現出市場化的優勢;科研教學單位與企業之間,在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上,需要協同協作,優勢互補。在基礎支撐環節,應科研教學單位為主體,科研教學單位的基礎性、資源性創新意義重大,但是重點企業也要圍繞建設商業化育種的需求,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種質資源庫、基因庫等。 
 
  因此,商業化育種,是市場化改革后企業向研發領域不斷延伸及市場化機制日益主導的體系。 
 
  技術集成創新 
 
  近年來,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引領種業創新日新月異,已步入分子育種的新時代。國際上有些種業公司基于新一代的高通量測序、分析技術,已經開發出與作物重要農藝性狀、產量和抗病抗逆等數量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構建了龐大的分子信息數據庫;依靠精密設施設備和長期的基礎積累,形成了龐大表型數據庫;在發展生物信息學基礎上,構建了表型數據和分子數據的有效銜接,架起了種質基因資源信息和龐大的表型數據的橋梁,建立起常規育種與生物育種相結合的技術手段,大幅度提高了育種效率,使育種工作實現了由“經驗”向“科學”的根本性轉變。 
 
  從全球范圍的發展趨勢來看,生物技術結合常規育種的集成創新體系有效實現了遺傳增益率高、準確性高、預見性強、可持續性強。 
 
  因此,商業化育種,是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相集成,大規模、高通量、專業化、流水線的體系。 
 
  整合資源明確主體 
 
  目前,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了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資源整合的模式,鼓勵包括科技成果資本化,建立股份制研發機構,有實力的企業并購轉制科研機構,打破界限建立產學研聯合攻關模式等。 
 
  在進行上述資源整合時,我認為需堅持4個原則:一是市場化自愿組合,源自本源,需求真實可持續;二是基礎扎實,條件成熟,優勢互補,水到渠成;三是責任主體明確,后續資源的自主投入有保障,不太贊成一大堆企業搞股權分散、權責分散的合資企業;四是鼓勵模式創新,鼓勵多元化,創造寬松的行業發展環境。 
 
  因此,商業化育種,是產學研相結合不斷深化,技術、知識、勞動、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的體系。 
 
  中國深度全球廣度 
 
  在我國,玉米和很多蔬菜品種都是外源性作物,并非原產于中國。很多先進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也是來源于其它國家。因此,未來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必須是既擁有扎根中國本土的深度,又必須擁有放眼全球視野的廣度。要更多的吸收全球的知識、技術、資源、人才來為中國的農業生產服務。對于外源性作物,尤其要按照國際規則和市場準則,引進、吸收全球的資源與技術,彌補我們的不足,集成創新、為我所用;對于本土優勢作物,要強化原始創新,按照國際規則予以保護,并走出去、全球布局。 
 
  因此,商業化育種,是實現“本土視野與全球視野、資源與技術、‘走出去’與‘引進來’”三個結合的體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