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山東省農作物種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現種業強省目標,9月5日,省政府印發了《山東省農作物種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6-2020年)》。在9月12日舉行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娥和省農業廳副巡視員姜衛良,省農科院副院長張立明對《方案》進行深入解讀有關情況。
李娥介紹,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我省既是農作物用種大省,也是農作物種業大省,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6億畝左右,糧、棉、油、菜等用種量約18億公斤。為深入實施我省農業種業提升工程、推進種業改革創新,加快種業強省建設,2016年8月5日,省政府第8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山東省農作物種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目的已經正式印發實施。
據了解,自1982年實行品種審定制度以來,全省共審(認)定農作物品種1581個,其中小麥168個、玉米287個、水稻60個、棉花105個、大豆81個、花生 82個、大白菜123個、馬鈴薯23個,其它652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
山東省審定推廣的濟麥和良星系列小麥品種、登海系列玉米品種、魯棉研系列轉基因抗蟲棉品種、華盛系列蔬菜品種等,綜合性狀優良,不僅成為山東省的當家品種,并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其中,小麥品種“濟麥22”連續多年為全國第一大品種,累計推廣超過2.4億畝,“煙農999”創造了十畝單產817公斤的全國冬小麥高產紀錄。玉米品種登海系列每年全國推廣面積達4000多萬畝,“登海661”創造了畝產1402.9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登海618”創造了百畝單產1151.65 公斤的全國夏玉米高產紀錄。
目前,全省有11家種業龍頭企業建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等高水平創新平臺,登海的玉米種子、魯研的小麥種子、圣豐的大豆種子、華盛的蔬菜種子等一批優秀品牌享譽省內外。截至2015年底,全省持證種子企業 325家,省級以上發證企業173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3億元,凈利潤15.5億元。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全國77家,山東 省7家;“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全國56家,山東省8家;“中國蔬菜種業信用骨干企業”全國15家,山東省3家。企業數量、經營規模、綜合效益等主要指 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山東先后建成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9個,省級掛牌40個,長清區試站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小區試驗操作機械化及收獲、測產自動化。建成部級、省級種子質量 檢測中心11個,質量檢測手段和控制能力不斷增強。南繁育種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升,每年南繁單位達到50多家,面積超過2000畝。
李娥介紹,到2020年的目標任務,可以概括為“四個一批”:即建成一批農作物商業化育種中心,“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達到15家,骨干企業省內市場占有率達到 60%以上,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建成一批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種業科技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和品種研發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培育一批適合現代農業生產需求的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建成一批標準化種子生產基地,總量達到152萬畝,新建南繁核心育種基地 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