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廳長,我有300多畝蔬菜被水淹了,我們想恢復生產,想尋求農業廳的幫助……”
“您別著急,我們馬上派人到你那里了解情況,支持你盡快恢復生產。”
2日,由省政府糾風辦主辦、楚天都市報承辦的“市民有約·廳局長熱線”活動舉行第六場,省農業廳廳長戴貴洲率隊做客本報編輯部,接聽讀者熱線,解疑答惑,并現場辦公。“看楚天”APP全程現場直播。
來自全省各地的19位讀者通過電話,咨詢政策,反映問題,問題涉及災后恢復生產、農村土地確權、種糧補貼、土地流轉、農資質量等問題。其中3位讀者,是尋求幫助的受災戶。熱線結束后,戴貴洲立即召開現場辦公會,派出3個調查組,分赴黃陂、江夏和黃石,上門為受災戶排憂解難。
據統計,截至7月27日18時,今年暴雨和洪水造成全省農業受災面積3674.04萬畝,絕收452.3萬畝,預計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戴貴洲介紹,我省緊急組織救災種苗,截至7月27日,全省已組織調運水稻種子549萬斤、玉米種子155萬斤,基本滿足補種改種需求,并聯系調運了所需魚苗。省農業廳已先后派出50多個工作組,奔赴受災地方指導抗災救災,做到了受災縣市全覆蓋。當前,我省正著力加快農業災后恢復生產,努力確保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
2日,除了3個赴受災戶的調查組,其他打進電話的讀者訴求,省農業廳也同時著手調查解決。
種植戶蔬菜基地因災受損
省農業廳派人送去2萬元種子“沒想到就打一個電話,你們這么快就趕過來了。”昨日下午,看到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和省農科院專家來到自己的種植基地,武漢黃陂區木蘭鄉蘆子河村阿可生態園主人劉曉霞既驚喜又感動。
今年49歲的劉曉霞是華中農業大學的畢業生,之前曾經在銀行等單位工作過。2014年,懷著創業的夢想,她在黃陂區蘆子河村流轉了300多畝土地,開始種植蔬菜。可是前段時間的連日降雨,劉曉霞的阿可生態園遭遇重挫,種植的南瓜、番茄、黑土豆等大面積被水淹。于是,她來電向農業廳尋求幫助,希望能恢復生產。
在電話里,戴貴洲仔細詢問了劉曉霞的蔬菜基地受損情況,并現場辦公,要求派出專家上門提供技術指導。
2日下午2時許,省農業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就和省農科院專家趕到黃陂蘆子河村,直奔劉曉霞的蔬菜基地。記者看到,由于接連遭遇淹水和高溫天氣,種植的南瓜苗不少已干死,茄子也因淹水沒了收成。最讓劉曉霞痛心的是,種植的黑土豆,被水淹了后太陽一曬,土豆都已經發臭,完全沒有收成。劉曉霞大致算了一下,損失達幾十萬元。
實地查看了劉曉霞的蔬菜基地,專家現場會商后認為,蔬菜基地土壤較好,但需要精細化管理,包括及時清理溝渠,防止大雨天氣淹水;搭建遮陽網防曬,以減少光照強度;準確把握采收時間,保證新鮮蔬菜及時上市。專家們還留下了聯系方式,并表示愿意長期提供技術支持,幫扶劉曉霞渡過難關。
現場,省農業廳和省農科院向劉曉霞贈送了價值2萬余元的救災種子,還有科學種植蔬菜的書籍。“我一定抓緊時間盡快種植,減少蔬菜基地的損失。”接過滿滿一箱種子和一大包書籍,劉曉霞連連表示感謝。
魚塘被淹農民盼補貼
調查組現場了解災情詳解政策“戴廳長,我是江夏魯湖漁場的,之前因為泄洪,我的魚塘全被淹了,損失慘重,請問政府會給我們一定的補償嗎?”昨日上午,江夏讀者丁衛國打來熱線,反映自家災情。
戴貴洲表示,在今年的洪災中,受災最重的就是農業,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災后恢復生產工作,他立即派人去魯湖漁場了解情況。下午,本報記者隨同省水產局的相關負責人來到魯湖漁場。
隨后,在丁衛國的帶領下,調查組一行來到他的魚塘旁。“如果魚塘沒有被淹,我的藕已經豐收了。”丁衛國嘆了口氣說,他去年和親戚一起在這里承包了兩塊魚塘,近百畝地。魚塘內種滿了蓮藕,去年藕的行情不好,他幾乎沒有賺到錢。今年藕的行情還不錯,他們前期一共投入了40萬元,藕也長得非常好,眼看就可以上市了。但7月14日,魯湖開閘泄洪,魚塘全被淹,藕全部爛在了水里。“在防汛大局面前,我們也能理解,只是損失太慘重,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希望能給我們發放一些補償,幫我們渡過難關。”丁衛國說。“當時泄洪時,江夏區政府向農民承諾過會給一定補償。”魯湖漁場場長曾水生表示,這次泄洪導致魯湖漁場3820余畝地被淹,漁場內不僅種了藕,還養了蝦、蟹、鱖魚等,損失超過兩千萬元。目前,漁場正在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爭取讓農民們早日拿到補償。“你們放心,補償一定會發放,請再耐心地等一等,我們也會敦促相關部門盡早發放。”省水產局的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后表示,目前魯湖的水位還沒退到警戒水位以下,防汛工作還沒結束,待防汛工作結束后,當地政府會對漁場的災情進行評估,確定補償的標準后,再進行發放。
千余畝茶樹被高溫“烤干”
專家指導茶農抗旱自救
2日,黃石市民陳女士打進廳長熱線求助說,因為連續高溫,老家種植的茶樹,快要被太陽“烤干”了。
2日下午4時許,記者和省農業廳專家及工作人員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陳女士的家。陳女士和多名種植戶已經等在茶山下。陳女士介紹,他們是黃石金海開發區的居民,最長的種植茶樹已有3年。陳女士是去年開始種茶的,她種植了30畝安吉白茶和黃金芽。前幾天連續高溫,陳女士發現自己種的茶樹苗葉子開始卷曲發黃,甚至脫落,澆水也不管用。其他種植戶也遇到了類似情況,他們此前從沒遇到過這么嚴重的問題,都顯得束手無策。
記者在茶山上看到,不少茶樹苗的葉子已經完全干枯,用手可以捻成末。據當地農業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出現災情的茶園有1500畝左右,涉及14個種植戶。
省果茶辦調研員、推廣研究員宗慶波是農業廳茶樹種植和推廣專家。他仔細查看了受災茶園里茶樹和土壤的情況后分析,茶樹苗是因為烈日暴曬導致的日灼熱害。不過多數茶樹苗只是老葉出現卷曲干枯,而新生枝葉尚好,根系也沒有受到傷害,如果做好早晚澆水和抗旱護理,大多數茶樹都有救。
同時,宗慶波也指出了茶園的一些技術細節問題。金海開發區屬于新興茶葉種植區,農民和當地農技部門都缺乏茶葉種植和管理的經驗。比如這里的茶樹都采用單行種植,比較稀疏,暴露的土地經過陽光炙烤,加劇了熱害。再加上這里的土質多為砂土,難以保水保肥,護理的難度很大。
隨后,宗慶波給10多位種植戶上了一堂簡單的茶葉種植課。省農業廳工作人員表示,將組織種植戶到我省茶葉種植較好的地方學習取經,同時也會盡量安排救災資金,幫助他們生產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