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創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梢姡煌粞蟾笨偫碜u為“現代農業‘生命線’”的種業是農業安全的根本,是糧食安全的基石。近年來,關于“振興種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呼聲越來越高,自然,兩會上“洋種子的長驅直入會造成我國未來農作物受制于國外種業巨頭的被動局面”等聲音就格外引人關注。
大道至簡,振興種業發展的關鍵是提升核心競爭力。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是種業改革的深水區和關鍵環節。只有這些方面做好了,最終才能實現“種業強國”。
現狀
我國農業的發展、世界農業的發展揭示一個規律,一粒種子能改變一個世界?,F代種業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現代農業基礎性的領域,國家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種業的發展,支持種業的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雜交水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廣泛地造福世界人民,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我們國家在小麥、玉米和其他非主要農作物方面的種業的成就也受到全世界的肯定。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農業在不斷的進步,農業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隨著中國農業更多地參與到世界農業的競爭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種業的國際化競爭。相比之下,現在的種業科技還存在著一定的弱勢。
我國種企數量多,規模小,科技創新能力實力不足,研發能力弱,競爭力不強,單個企業無力承擔持續高強度的分子育種技術開發與投入,相當多公司還處在依靠代繁和貼牌生產求生存的尷尬境地。而與此同時,我國從事農業基礎研究和傳統育種科研隊伍十分龐大,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數超過20萬人。但由于科研體制機制不適應現代種業發展要求,育種科技人員的業績評價脫離實際,育種科研機構與種企結合不緊密,研究所辦企業機制不靈活,很難做大做強。育種者單打獨斗,育成了怕被偷,繁育推廣路子窄,育成的優良品種也占據不了市場,時間一久就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