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1日從農業部獲悉,農業部將完善種子打假長效機制,建立品種身份信息標識管理制度,將監管重心由事前許可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此間召開的“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上透露,今年將繼續開展種子打假專項行動,并突出監管機制的創新,建立長效機制,擴大種子質量可追溯試點范圍,推進電商平臺應用,引導企業實行委托經營。
余欣榮表示,今年要突出監管重點,狠抓問題企業和問題市場。要對已掌握的問題企業、市場和門店以及這些企業包裝經營的品種進行重點監管和全覆蓋檢查。同時加強生產源頭治理,落實屬地主體責任。據悉,農業部將對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監管工作進行一年一檢查、兩年一考核,對于連續兩年檢查不合格的,取消其國家級基地資格、享受的財政獎補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公開考核結果。
2014年農業部首次聯合公安部、工商總局組織開展種子打假專項行動,共查處6400多起案件,吊銷31家企業的許可證,移送司法案件115起,懲處犯罪嫌疑人34名。種子打假專項行動為良種的安全供應提供了保障,為糧食產量“十一連增”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