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英德紅茶加工技術及品質特點

   日期:2015-10-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8    
    英德茶區盛產紅茶,約占總產70~75%,以出口紅碎茶為主,部分工夫紅茶作內銷。有轉子機、CTC、洛托凡三種生產機型,以轉子機生產較為普遍。
 
    品質特點:品質以濃、強、鮮明顯而著稱秋季生產含有自然花香。外形棕褐油潤,顆粒重實,滋味濃強、鮮爽;湯色紅艷、金圈明亮,有冷后渾;葉底紅勻明亮。工夫紅茶條索肥壯、緊結顯毫,味鮮香濃厚,內銷市場很受歡迎。
英德紅茶加工技術精湛,加工全程實現機械化。1959年英德茶場與英德茶葉試驗站和英紅茶機廠等為主組成攻關工作組,在華南農學院,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協助下,試制出第一批英德紅碎茶之后,繼續較系統地研究初制加工技術,直至1964年紅碎茶初制工藝基本定型。其加工技術為:鮮葉原料必須具有嫩、勻、鮮、凈;適時萎凋,萎凋葉含水量在64±1%;大機揉捻打條40~50分鐘,短時多次切碎(盤式機三要三篩,各次10~20分鐘;適度偏輕發酵;105~115℃溫度簿攤一次干燥。)該技術工藝被省內及廣西、湖南等紅茶區廣泛采用,后被稱之為“傳統法”。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進入紅碎茶轉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產新的時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場組成試驗小組,最早在紅旗茶廠開展研究試驗工作。1973年,紅碎茶轉子式揉切法工藝取得初步成功,接著向省內及滇、湘部分茶廠推薦應用。此后,經多次對揉切機的改進和工藝的完善,以及大生產應用,1978年轉子式揉切法工藝基本定型。工藝特點:實現強烈而快速的揉切作業,增進紅碎茶的濃、強、鮮爽度,改善品質風格。并解決機組配套聯裝生產線流水作業,提高生產效率。該技術工藝的研究成功,為我國制茶工藝的改革和紅碎茶品質的提高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這一創造性的技術改革,使國內各紅茶產區廣泛應用。轉子機式制茶法,省工、省電、產量高、質量好。轉子機制茶加工技術規程是:鮮葉原料,要求保持嫩勻鮮凈,以一芽二葉,一芽三葉初展為主;萎凋葉含水量58~60%,加溫萎凋溫度不能超過35℃;揉切,先打條提取毫尖茶,篩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發酵適度稍輕;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
 
    初制紅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長短、輕重、粗細、整碎、梗雜混合總體,通過精制劃分花色、提高凈度,調整品質,充分發揮毛茶原料的經濟價值。精制工藝:采用圓篩分離茶葉的長短;抖篩分離茶葉的粗細曲直,風選分離茶葉重輕和除劣去雜;揀梗和飄篩之后,達到商品茶的的規格要求,拼配調制品質,及時裝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葉品質。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