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坦洋工夫紅茶初制工藝初探

   日期:2015-09-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4    
    “坦洋工夫”紅茶是閩紅三大工夫紅茶之特種名茶之一,具有150多年悠久的歷史,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產品,在國內外有著獨特市場和銷費群體。它以其優美的外形、酵厚的滋味而馳名。

    工夫紅茶初制工藝分為“萎凋一揉捻一發酵一干燥四個工序。現就各工藝作下列論述。

1、萎凋

    采收下來的鮮葉經過一段時間的攤放,使之喪失一部分水分,呈現萎蔫狀態,萎凋是紅茶制造的一個關鍵過程,只有經過適度萎凋,才能獲得優良的產品。

    1.1萎凋的目的
    蒸發一部分水分,減少細胞漲力,使葉質柔軟,增強柔性,便于揉捻;散發部分青草氣;伴隨水分散發,葉細胞汁逐趨濃縮,酶活性加強,因而引起內含物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1.2萎凋的條件
    萎凋必需具備一定的環境條件。以完成其理化變化。
    1.2.1 濕度:萎凋是蒸發水分,一切物質變化是伴隨水分的變化而轉化,而鮮葉水分蒸發速度是以空氣中相對濕度的高低為轉移的,萎凋最適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0%左右。
    1.2.2溫度:它與相對溫度密切相關,一般說,當溫度上升時,空氣中相對濕度就降低,反之溫度下降時,相對濕度又上升。因此溫度與濕度這二個條件不能分割開來看,而是應聯系起來。
    自然萎凋最適應溫度20---24℃,約需18~24小時完成。加溫萎凋為35--40℃,7-8小時即可完成;
    1.2.3 空氣:萎凋時葉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因此室內空氣要流通。在萎凋過程中,一般要求微風最適宜。 

    1.3萎凋方法
    萎凋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自然萎凋(包括日光萎凋、 室內自然萎凋);另一種是人工萎凋(包括加溫萎凋、萎凋槽萎凋)。
    1.3.1 日光萎凋:是把鮮葉攤放在竹簾(竹墊)上。直接曬在日光下借太陽光的熱能,促使鮮葉水分蒸發及葉內的化學變化,達到萎凋目的。
    日光萎凋氣溫在25℃左右較為理想。在春茶季節。陽光較弱,氣候較溫和,萎凋程度容易掌握;夏秋茶季節,氣溫高。溫度低萎凋較難掌據(一般春茶季節在上午11時前。下午1時半后進行,夏秋茶季節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后進行。中午日光強烈容易灼傷鮮葉,不宜進行。
    日光萎凋操作及注意點:最好在早晚微弱陽光下進行,并勤翻拌越近中午翻拌越經常,使萎凋均勻;日光萎凋后,萎凋葉必須及時進行攤涼,以葉片變柔軟為度;攤涼中,配合勤翻拌。
    1.3.2室內自然萎凋:是把鮮葉攤放在專門萎凋室內的萎凋簾進行萎凋。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風,門窗多容易開閉。使空氣流通,便于控制溫濕度和空氣,鮮葉攤放在萎凋架的萎凋簾上(一般8—12層。層距15N20厘米。底層離地小于20厘米,最高層距天花板50厘米)。每平方米攤葉1-1.5公斤左右。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需18~24小時即可完成萎凋,在溫度較高。相對濕度低的條件下,萎凋時間可縮短到10~12小時;在陰雨低溫時萎凋時間有的長達至36--40小時。 
    室內自然萎凋操作及注意事項:地面和萎凋簾要保持清潔每次下葉要打掃干凈,不得殘留葉片;不同等級的鮮葉要分批萎凋。上下葉動作要輕,以免鮮葉損傷紅變;攤葉厚度要均勻,一般2厘米,根據天氣的晴雨,尤其溫濕度的變化,注意啟閉窗戶;萎調葉要及時揉捻,不能及時揉捻的,堆積厚度不超過15—20厘米。
    1.3.3 萎凋槽:在采用自然萎凋時,常因氣候條件限制鮮葉萎凋很慢。一般采用加溫萎凋。在萎凋室內四周分放火盆,提高室內溫度,加快鮮葉萎凋,但常因室溫不均勻而影響萎凋葉質量,近年來萎凋槽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成茶品質和生產效率。
    萎凋槽由爐灶、通風機、槽體、盛葉框四部分組成。
    萎凋槽體一般長1000厘米,寬150厘米,高60厘米,上裝木架, 安放盛葉框,盛葉框四周木制,框底用每寸12孔鋁絲編成。寬為9 0-100厘米,長度視槽體寬度而定,一般為150厘米,高度為20厘米。 一邊裝在活門,以便下茶。槽底呈緩坡。一般在進口50厘米內呈18度斜坡,隨后做了2.5---3度的斜坡。萎凋時將鮮葉均勻攤放在盛葉框中,攤葉厚度20厘米,每框約攤葉45-50斤。上好葉后,再開動鼓風機,每分鐘1440轉。將爐灶產生的熱空氣,打入萎凋槽內,溫度控制在35-38℃為宜。最高勿超過40℃,以防葉子紅變。萎凋所需時間3--4小時。中間進行3--5次的翻拌。
    1.3.4萎凋程度的的鑒定:達適度的萎凋葉折梗不斷、手捏成團、松手不易彈散,具有一定的清香為宜。
    由于鮮葉的老嫩及含水量不同。在萎凋中必須掌握“老葉嫩萎凋”“嫩葉老萎凋”。一般萎凋葉的含水量在60%--64%為宜,萎凋適度的葉子減重率27-40%之間, 一般嫩葉為30-40%;老葉為20-30%。

2、揉 捻

    揉捻適當與否,對毛茶外形的好壞起著決定作同時對內質也有著重要影響。

    2.1 揉捻的目的
    葉卷成條,使毛茶外形緊結美觀;破壞葉細胞,細皮破碎率達90%以岷上,便于發酵;便于沖泡時可溶物溶于茶湯,增加茶湯濃度。

    2.2 揉捻的環境
    揉捻室的溫度要求在20-24℃,相對濕度85-95%,并避免陽光直射,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夏秋茶季節氣溫高。濕度低可在揉捻室地面灑冷水或噴霧;以降低室溫,提高相對濕度,保證產品質量。

    2.3 揉捻方法
    工夫紅茶揉捻機型除920型外, 其他機型與烘青綠茶相同均可通用。但揉捻程度較綠茶充分,揉捻時間較綠茶長。一般細嫩葉分1-2次揉,較粗老鮮葉分2~3次揉,每次揉時4.5分鐘左右。根據國營福安坦洋茶場生產經驗,各型揉捻機的裝葉量(以鮮葉計)920型揉捻機為400斤左右,SS型揉捻機70斤左右,方法:
    不加壓(15分鐘)→輕壓(10分鐘)→輕壓(15分鐘)→重壓(10分鐘)→松壓(5分鐘)→解塊發酵。
    較粗老鮮葉或嫩度不勻的鮮葉,可分二次揉捻。其加壓方法為:
    第一次揉捻(40分鐘):不加壓(10分鐘)→輕壓(15分鐘)→重壓(10分鐘)→松壓(5分鐘)→解塊分篩[篩下(單獨發酵),篩上(第二次揉捻25--30分鐘)]→輕壓(5分鐘)→重壓(20分鐘)→松壓(5分鐘)→解塊發酵。
    萎凋葉要分級揉捻。分別放置,萎凋不足的或芽毫多的原料要適當輕壓,以減少斷碎;萎凋稍過度的,應適當重壓,以利發酵。
    解塊分篩操作與烘青綠茶相同。分篩機篩網配置一號篩(4孔/時), 
    篩下的一號和二號茶即單獨進行發酵,篩面的三號茶。視情況進行復揉。然后單獨發酵。

    2.4 揉捻適度鑒定
    揉捻適度以條索緊結。成條率達80,-90%。細胞汁大量流出,局部揉捻葉泛紅。并發出較濃烈的上,如能保持葉片完整。細胞破碎率愈高愈好。

3、發 酵

    發酵是紅茶品質優劣的關鍵工序。

    3.1 發酵的目的
    增強酶的活性,促進多酚類氧化。形成紅茶特有的顏色和滋味;散發青氣。形成濃郁的香氣。

    3.2 發酵的條件
    3.2.1溫度:是影響發酵作用的首要條件,發酵室溫度應控制在2 2-24℃為適宜,最高不超過28℃,在控制發酵室溫度的同時,亦應考慮到發酵葉氧化過程的進行。發酵葉的溫度通常比室溫高,一般較室溫高2-6℃。
    3.2.2濕度:發酵室相對濕度應保持95--98%為宜,愈高愈好。 為保持高溫度,發酵室內可裝置熱水噴霧(夏天用冷水噴霧)或通入熱蒸氣以提高發酵室的溫濕度。近來也有采用塑料薄膜搭設簡便發酵室。保持溫度亦甚理想。可在發酵盤中蓋濕布,也可達到保濕目的。
    3.2.3發酵室的通氣: 為了使發酵順利進行,發酵室必須有良好的通氣。同時還應注意發酵室避免日光直射。

    3.3 發酵方法
    發酵是在發酵室進行,先將發酵匾或框洗凈,然后將揉好的一、二、三號茶分批分別攤在框內進行發酵。攤葉厚度4~1O厘米(一號茶4厘米,二號茶6-8厘米,三號茶8-10厘米),一般掌握細嫩茶宜薄。粗老茶宜厚,春茶宜厚,夏秋茶宜薄。攤涼時不必加壓,發酵中不需翻拌,保持疏松通氣,一般發酵時間春茶3至5個小時,夏秋茶l至2個小時。

    3.4 發酵適度的鑒定
    正確而適時地掌握發酵的程度,是形成紅茶品質的重要關鍵。 
    感官鑒定:發酵適度的特征是葉色基本上變為銅紅色,青氣消失,發出濃厚的蘋果香氣,葉脈及汁液泛紅。顏色深淺隨季節和鮮葉老嫩而略有差異,春茶及嫩葉一般紅中透黃,呈新銅紅色,夏秋茶及老葉呈紫銅色。
    春茶氣溫低,發酵必須充分,夏秋氣溫高。發酵葉有70%泛紅即可上烘,因在干燥的前一階段發酵仍繼續進行,如果待發酵充足時才干燥,則往往造成發酵過度。

4、干 燥

    干燥是紅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技術適當。可以鞏固和發展前幾個工序的優點。提高成茶品質。若技術不當將使前功盡棄。

    4.1 干燥目的
    制止酶的活性,停止酶促氧化;蒸發水分,使毛茶充分干燥,緊縮茶條,防止霉變,便于貯藏與運輸;散發青草氣,發展茶香。

    4.2 干燥方法
    工夫紅茶采用二次干燥,中間攤涼一次。目前紅茶干燥的機具類型與烘青綠茶相同,不再贅述。
    一般采用“高溫毛茶、低溫足火”。發酵葉含水約為50—60%,所以要求毛火溫度要高,在烘干開始時葉溫從發酵葉20—30℃上升至70—80℃以上,需要一個過程,而發酵繼續進行。因此,對發酵適度和發酵過度的葉子,一定采用高溫薄攤,使酶性氧化立即停止。對發酵不足的葉子,溫度可適當低一些。以促進其發酵適中后停止發酵。烘干時毛火比足火溫度高,攤葉薄。也是這個道理。足火主要是繼續蒸發水分,使葉達到應有的干燥程度。

    4.3 干燥適度鑒定
    紅茶干燥適度鑒定方法與烘青綠茶相同。因分毛火與足火干燥程度掌握有不同,毛火后適宜程度的葉子用手捏稍感刺手,但葉子尚軟、折而不斷。緊握茶葉放手即能松散,這時葉子含水量約20%。足火后、充分干燥的茶葉用手一揉成粉末。可以聞到茶香,條索緊結。色澤烏潤或紅褐(老葉),含水量約4-6%。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