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又名茶樹菇、柳松菇。隸屬傘菌目、糞銹傘科、田頭菇屬。是亞熱帶地區的一種土生木腐菌,其味道鮮美、肉質脆嫩,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質,是近年馴化培育成功的山林珍品,民間號稱“神菇”。茶薪菇蓋面光滑,肉質致密,菌蓋直徑2—10cm,菌環膜質,著生于菌柄上部,柄中實,長3—6cm,直徑0.5—1.2cm,表面有條紋 和纖毛狀小鱗片。
茶樹菇菌絲生長溫度范圍較廣,最適溫度為25—27℃,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8℃,最適為16—26℃,原基分化溫度10—16℃。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以60—70%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需充足的水分,菇房空氣相對溫度為90%左右,含水量偏高,可提早現蕾,有利于高產。菌絲生長無需 光線,但子實體分化需有散射光,并要有充足的氧氣,這樣才有利于子實體生長粗壯。菌絲生長最適PH值5—7。
茶薪菇母種采用PDA培養基,原種和生產種的培養料配方為木屑50%、棉籽殼30%、麩皮15%、玉米粉3%、紅糖1%、石膏粉1%,菌種制作方法與香菇生產種制作方法基本相同,菌絲長滿全袋后5—10天內接入栽培袋。栽培袋采用規格為14—17×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栽培料配方:(1)同原種配方;(2)雜木屑39%、棉籽殼39%、麩皮15%、玉米粉5%、紅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70%。裝袋至袋高 2/3處,高壓或常壓滅菌,冷卻后及時接種,置于25℃培養室培養,注意通風換氣。待菌絲長滿全袋后1周左右,裝袋口拉松,并及時給予散射光刺激5—7天,以利于菇蕾形成。現蕾后將袋移至出菇場地,拿掉棉花及套環,將塑料袋往下翻3-5cm,上蓋報紙,并噴水保濕,促使子實體發生。隨著菇體往上伸長,逐漸拉直袋口,直到采收。收完第一批菇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養菌后,會發生第二批菇,這時菇蕾不一定在頂面發生,可以在菇蕾發生處割袋促進菇蕾順利展開。后期還可采用搔菌或倒頭出菇的方法進行管理。菌膜即將破裂時為采收適期。
茶薪菇栽培季節氣溫較高,特別要注意防治眼菌蚊,受其危害會致使菌絲消失,培養料變為深褐色,幼菇柘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