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新茶園建設

   日期:2016-09-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4    
一、選址
宜選擇山地和丘陵的平地和緩坡地,附近有較豐富的水源,周圍生態環境較好;地域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大于10度的活動積溫在3500度以上。
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巖發育成土。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
土壤為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結構良好,土層深度在1.0米以上,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
新開墾的結構差、肥力低的荒地,宜先種植綠肥以改良土壤。
二、園地的規劃與設計
園地的規劃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土地規劃、道路網、排蓄水系統及防護林的設置等。總的要求是,按照所選地塊的地形、地勢、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況,對茶、林、溝渠、道路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園后生態環境良好;便于茶園管理,適應機械化生產的需求。
三、土地規劃
為便于操作、管理,園地劃分為若干個片、塊,若園地面積較大或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時,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劃分為若干個作業區,作業區進一步劃分為片、塊。
道路網設置
園地設置用于運輸和茶園管理的干道、支道和步道,相互連接成道路網。干道是連接各作業區、茶廠和園外公路的主道,路面寬4-5米。支道是劃區片的分界線,用于交通運輸,路面寬2.5-3米。步道是茶園地塊和梯層間的道路。路面寬1-1.5米。梯式茶園每隔若干梯層設一橫步道,每隔一定距離設一直步道。
排灌系統設置
隔離溝。茶園與森林或荒地交界處、茶園的邊緣,設深0.50米、寬0.60米,溝壁為60°傾斜的隔離溝。
排灌蓄水溝。平地茶園在步道二側開溝,坡地茶園在直步道二側和橫步道內側開溝,溝寬0.20-0.30米、深0.20米。橫溝每隔3-5米挖一小水潭,以積蓄雨水。
蓄水池。每1.5-2公頃茶園建一容積為5立方米-8立方米的蓄水池。一般設在縱溝及橫溝的出口處。或設在排水不良的積水處。
防護林設置
根據風向及地勢在茶園周圍、主要道路及溝渠兩旁或山坡頂上種植防護林。
四、園地開墾
坡度15°以下平緩坡地,直接開墾,緩坡地由下而上按橫坡等高進行。
生荒地分初墾和復墾兩次進行,初墾深度0.50米,并清除柴根、雜物。復墾深度0.25-0.30米。熟地經深翻平整即可。緩坡地可根據實際情況,修筑寬幅梯田。
坡度1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等寬梯地,然后開墾。
坡地修筑成梯式茶園的,梯面寬按下式確定:梯面寬(米)=種植行數×行距(米)+0.6(米)
五、茶樹種植
品種選擇 選用適應紹興市茶區氣候條件的國家級、省級無性系良種和其它優質、高產、經濟性狀好的品種。
選用的茶苗應符合GB-11767-89規定的要求。茶苗規格基本一致。
茶苗移栽時期:早春期2月,或晚秋11月。
定植密度:
單條植:行距1.50米,叢距0.3米,每叢種植2-3株。每公頃用茶苗4.5-6.0萬株
雙條植:大行距1.50米,小行距0.4米、叢距0.30米,每叢種植茶苗2株,每公頃用茶苗7.0-7.5萬株
基肥
園地經開墾整理形成茶行后,依種植密度沿茶行開種植溝,寬0.30米,深0.50米。在種植溝內施入底肥。單條植茶園每公頃施欄肥25-40噸,復合肥1.0噸左右。雙條植茶園每公頃施欄肥50-60噸,復合肥1.0-1.5噸。施肥后覆土,并將其平整,蓋土離地面約0.15-0.20米。間隔一段時間后種植。
茶苗定植
種植茶苗前,先將種植溝內土壤澆濕,然后將茶苗置于種植溝中。栽種時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填土;分層將土填實。當填土至不露須根時,用手輕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適當加細土壓實,隨即澆足“定根水”,最后再覆一層松土至茶苗根頸處。種植結束后,在茶行間鋪上稻草、麥草等覆蓋物,并在茶苗旁插上芒萁等遮蔭。
六、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內這段時間的管理。
抗旱保苗:在夏秋季節,視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間鋪草、淺耕保水、灌溉等辦法進行抗旱。
清除雜草:采用人工或對茶苗安全的除草劑除去雜草。
間苗補苗,栽后進行定期檢查,若發現缺叢缺株,及時補齊。
肥水管理,種植后約1個月,當新根發生時,應施一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一些時間施一次水肥,并逐漸增加施肥量。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