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茶餅病為害茶樹生長

   日期:2016-09-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0    
茶餅病又稱皰狀葉枯病、葉腫病,是嫩芽和葉上重要病害,分布在全國各茶區,主要為害嫩葉、嫩莖、新梢、花蕾、果實和葉柄。嫩葉染病初現淡黃色至紅棕色半透明小斑點,后擴展成直徑為0.3~1.25cm的圓形斑,病斑正面凹陷,淺黃褐色至暗紅色,背面凸起,呈饅頭狀皰斑,其上有灰白色或粉紅色或灰色粉末狀物,后期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縮形成褐色枯斑,四周邊緣有一灰白色圈,似餅狀,故稱茶餅病。發病重時一葉上有幾個或幾十個明顯的病斑,后干枯或形成潰瘍。病葉多扭曲或畸形,茶葉歪曲、對折或呈不規則卷攏。葉柄、嫩莖染病腫脹并扭曲,嚴重的病部以上的新梢枯死或折斷。該病對茶葉品質影響很大。 

    病源為壞損外擔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病斑上的白粉狀物是該菌的子實層,由很多個擔子聚集形成。擔子圓筒形至棍棒形,基部較細,頂端略圓,單胞,擔子頂端有小梗2~4個,每個小梗上生擔孢子1個。擔孢子橢圓形,發芽前產生中隔,變為雙胞,發芽時每胞各生l芽管,侵入寄主。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活體上越冬或越夏,翌春5月上旬或秋天,均溫在15℃~20℃、相對濕度高于80%時即可形成擔孢子。擔孢子借風傳播到嫩葉或新梢上,遇有水滴時開始萌發,侵入后經3~18天潛育,形成新病斑,然后其上長出子實層。擔孢子成熟后又飛散進行多次再侵染。全國各茶區發病時間不同,華東、華南茶區3~5月、9~l0月發生,西南茶區7~11月發生,海南茶區2月及9月以后至翌年1月發生。 

    夏季該菌在茶樹上越夏。擔孢子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2小時開始萌發,24小時萌發率高達70%~80%,萌發的擔孢子產生2個芽管,從孢子兩側伸出,芽管直接從寄主表皮細胞侵入,氣溫為18℃~20℃,相對濕度為80%~95%,潛育期l0~13天,20℃~23℃時為8~10天,顯癥后4~6天開始產生孢子,完成一個侵染過程歷時12~19天。在四川,每年再侵染可發生7~8次,貴州可發生15次。氣溫31℃以上、連續光照4小時時,擔孢子生長發育受抑制,病害停滯下來。茶園日照少,結露持續時間長,霧多,濕度大,易發病;偏施、過施氮肥,采摘、修剪過度,管理粗放,雜草多,發病重。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