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茶樹栽培技術(二十)

   日期:2016-09-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2    
 (六)茶樹修剪
修剪是茶樹樹冠管理的重要措施。
自然生長的茶樹,主干明顯,側枝細弱,幼齡期樹型呈寶塔狀,成年后呈紡外外錘形。芽葉立體分布,數量稀少,無法形成枝密集而寬廣的采摘面,既不能適應機械化采茶的需要,茶葉物單產也不高。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常常應用修剪技術對茶樹的生長與發育、樹體營養的分配和運轉,進行適當調控,使其樹勢生長旺盛,塑造成高產的樹型,修剪依據方法不同,有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多種形式。這些修理剪技術在具體應用時,都必須與茶樹階段發育相一致,在一定的生物學年齡時期中,以一種修剪為主,適當使用其他修剪技術,并與適應的農業措施相配合,才能充分發揮修剪的作用,達到預期的目的。
1、茶樹修剪的生物學基礎
茶樹和其他高等植物一樣,在生長過程中,往往主莖和主根生長較慢。茶樹的芽很多,但并不是每個芽都能同時萌發生長,而往往頂芽首先萌發生長,其他的側芽發遲緩工或長期處于休眠狀態,這種頂端生長的抑側向生長,頂芽生長抑制側芽生長的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頂端優勢”。
茶樹在生長過程中,不僅形態學上有明顯的極性,在生理上也有極性,靠頂端的部位生理上占有優勢地位。正在生長的頂芽,生長旺盛,代謝水平很高,營養物質的分配常常優先得到供應。也就是說,茶樹葉子制造的有機物和根系吸收的無機物,運到頂芽較多,使頂芽生長旺盛,主莖生長粗壯。下面的側芽一則因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影響萌發生長,側枝生長也瘦弱。
據研究,頂芽和側芽的這種相互關系,即頂芽抑制側芽的作用,與生長素的形成有一定關系。生長素是植物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微量活性物質,在植物體內有廣泛的分布。但其形成主要是在生長活躍的莖端生長錐。生長素在低濃度時,能促進茶樹的生長,而高濃度時則抑制生長。同時還具有極性傳導的特性,頂芽形成的生長素由頂端沿著韌皮部向下端傳導,對下面側芽起抑制作用。不過生長不比的抑制作用也只有在生長素到達一定的濃度時才能達到。主要是高濃度的生長素能夠抑制細胞分裂和阻止聯系側芽的維管束的形成。這就使側芽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因而阻礙了側茶的生長。
修剪的根據茶樹有頂端生長優勢的特性,剪去頂端,解除頂端優勢,從而去掉頂芽對側芽的抑制作用。當側芽解除了來自頂芽的高濃度生長素抑制后,細胞就開始分裂分化,維管束逐漸形成,營養物質的供應也隨之增加。這樣剪口下面的側芽就能迅速萌發生長。一般來說,對修剪反映最敏覺的部位是在剪口附近,常常是第一個芽最強,依次遞減。例如幼年茶樹的定型修剪,一般剌激剪口以下第1-3個側芽萌發生長而形成側枝,其結果是分枝增加,促進了骨干枝和樹冠的形成,使分枝增多,擴大采摘面。而衰老茶樹采用臺刈剪掉了地上部枝條以后,解除了頂端優勢,使根部的潛伏芽得到以萌發生長,重新形成生活力旺盛的新樹冠,最終達到全株更新的目的。
從植物階段發育的原理來看,茶樹修剪可以說是降低茶樹階段發育年齡,從而復壯了生長勢。茶樹的個體發育,是指茶樹正常生活史的全部歷程。在茶的一生中,由于代謝活動,使茶樹植物體不斷擴大,表現出數量的變化,稱之為生長。隨著茶樹細胞由少變多,由小變大和體積重量的增加,細胞內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稱之為發育,生長和發育是互相聯系而又相互矛盾對立的統一體。發育必須要在生長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沒有生長便不可能發育,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因此,生長也是發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茶樹的個體發育是分階段和有規律進行的。第一,發育階段的順序性。發育的各個階段是嚴格按照一定的順序,在前一個發育階段沒有完成以前,后一個發育階段就不能開始。后一個質變就要在前一個質變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第二,發育的不可逆性。即階段發育過程中發生的質變,是不能消失和解除的;第三,發育的局限性。階段發育的質變僅發生在莖頂端生長錐分生組織的細胞中,是分生組織細胞內部的質變。因此,莖上部階段發育質變的程度總是高于莖下部的。在莖較下部分可能還未通過第一階段的質變,而莖的較上部分已經在較下部分質變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或第三階段發育的質變,這就決定了茶樹地上部各個部分在階段發育上的異質性。茶樹莖下部分和各分枝的下部,在形態學上最早形成,從生長年齡來說它們最大,但從階段發育來說,它們質變的程度最淺,所以就發育年齡來說是幼年的。茶樹枝條的上部則相反,形成學上形成最遲,生長年齡最幼,而階段發育是年老的,質變程卻是最深的。茶樹地上部分的這種異質性,也可以從開花現象中得到證實,浙江嵊縣三界茶場作不同高度的修剪試驗,剪去茶樹地上部枝條1/4的。當年開花;剪去地上部3/4的,第二年開花;而齊地面臺刈的,到第三年才開花。修剪的部位越低,階段發育年輕的,開花就遲。湖南農學院的臺刈修剪試驗表明,不同部位所生枝條總的趨勢是越接近基部,發育階段越年輕,萌發生長的新枝就越好,如離地30厘米臺刈的當年新梢長度為9.5厘米,而近地面根莖部位抽出的當年新梢就達17.1厘米,兩者相差一半以上。這是因為老茶樹進行更復壯,臺刈掉地上部樹冠,使根頸階段發育年輕的潛伏芽獲得了解放大鏡,萌發出新枝,重新恢復青春活力,從而使老茶樹“返老茶樹”“返老還童”。
茶樹的根頸部上連樹冠,下連根系,是茶樹營養的集散樞紐,也是營養物質豐富的部位。茶樹根頸部不但在發育階段上年幼,而且貯藏的營養物質也豐富,所以是茶樹更新以后骨干枝形成的主要場所。從茶樹的整體生長而言,修剪打破了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理平衡,起了加強地上部生長的作用。不經修剪的茶樹,一般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修剪則打破了這種平衡,通過加強地上部分枝葉的生長才能逐漸恢復這種平衡,同時由于剪去了部分枝葉,根系對地上部養分的供應也相對增加,這樣勢必促進側芽和新梢向增同化作用的方向轉化,加速側芽的萌發和新梢的生長,促進樹冠更新。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二年生茶樹進行定型修剪深度試驗,當離地10厘米修剪時,剪后8個月新梢長25.9厘米;離地15厘米修剪時,剪后8個月新梢長24.6厘米;而離地20厘米修剪時,剪后8個月新梢長10.7厘米,表明隨修剪程度加深,階段發育年齡降低,側芽萌發后新梢生長也就越旺盛。
茶樹修剪后,樹冠的旺盛生長,形成更多的同化產物,根系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促進根系的進一步生長。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指出,幼年茶樹的定型修剪,對根系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發生良好的影響。特別是在水平距離20~60厘米,垂直距離10~40厘米范圍內最為顯著,其吸收根分布可超過不修的一倍。由于根系生長的加強,又可進一步吸收更多的無機營養供應地上部枝葉,促進地上枝葉的生長,這樣兩者互相刺激,互相促進,由平衡到不平衡,周到復始,促進側芽的不斷萌發生長,樹冠的不斷更新,使茶樹始終保持茁壯的生長勢。
修剪對改變枝條的碳氮比例,促進營養生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常綠的多年生作茶樹的生長開始的,以后逐漸轉向發育而開花結實。在茶樹的整個生命活動中,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則是根據季節的變化有節律地進行。加強茶樹的營養生長,其結果是多收茶葉,而生殖生長產生的是花果,因此栽培茶樹要促進營養生長,抑制茶樹生殖生長的發展。這與茶樹體營養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無機營養(氮素)對茶樹營養生長有利,有機營養(碳水化合物)也對茶樹發育有利,而碳與氮之間,碳的數量過大,開花結實占優勢,如氮素多,營養生長占優勢,因此在茶樹栽培上常用增施氮肥或修剪來調控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關系。
茶樹嫩葉含氮量較高,老葉含碳量較高,如頂部枝梢長期不剪,枝梢老化,碳水化合物增多,氮素含量下降,碳氮比值大,營養生長衰退,茶果增多,采用修剪,剪去含碳量較多的部位,使新枝代替老枝,是改變茶枝碳氮比的一種方法,通過修剪,茶樹的生長點減少,根部吸收的水分養分供應量相對增加,剪去了部分枝條后,新生枝碳氮比值小,從而也就相對加強了地上部的營養生長。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