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茶樹特征、特性等的劃分

   日期:2016-07-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9    
茶樹特征、特性等所采用的劃分方法、標準說明如下:
  1、樹型劃分:按現行分法,分喬木、小喬木(半喬木)、灌木三種類型。
  (1)喬木型:植株高大,主干明顯,最低分枝高度一般在離地面30厘米以上者;
  (2)小喬木型:植株高大,主干尚明顯,最低分枝高度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者;
  (3)灌木型:植株較矮小,且無明顯的主干,最低分枝多從地下根頸處分生者。
  2、葉型劃分 :按以往標準劃分 ,并以葉長為主,參考葉寬,分為大葉、中葉、小葉三種類型。
  (1)大葉種:葉長10厘米以上,葉寬4厘米以上者;
  (2)中葉種:葉長7—10厘米,葉寬3—4厘米者;
  (3)小葉種:葉長7厘米以下,葉寬3厘米以下者;
  以上樹型與葉片劃分標準在實際應用時,常常會有交叉情況,同時,分枝高低與葉片大小變化較大,同一名稱的茶樹,由于調查的時間、地點與對象(樹齡、肥水管理、采剪、留養等狀況)等的不同,其分枝高度與葉片長寬平均值可能相差很大,亦會產生錯判與錯劃。凡此,均按實地調查劃分的類型編入。
  3、芽梢生育期劃分:主要指越冬芽的萌發期(即春芽魚葉開展期)與春茶開采期。根據鳳凰茶區的氣候條件與現有茶樹萌芽、開采的時期(指5—10%的魚葉開展期和一芽三葉開展期)劃分為特早芽、早芽、中芽與遲芽四種類型。
  (1)特早芽種:驚蟄前魚葉開展,春分前后開采者;
  (2)早芽種:春分前后魚葉開展,清明前后開采者;
  (3)中芽種:春分至清明間魚葉開展,清明后至谷雨前開采者;
  (4)遲芽種:清明前后魚葉開展,谷雨后至立夏前后開采者。
  茶樹芽梢生育期直接受地域的氣候(主要是氣溫)影響而有較大變化,只能根據原產地實地觀察的生育期為主,并參照當地采摘情況等進行比較與劃分。
  4、花冠大小與花絲多少的劃分:按實際調查的數據編入。
  5、有關性狀水平的反映方法:
  為了適應種植與栽培應用需要,各品系均以反映一般性狀或平均水平為主,必要時,則補充介紹個別的特殊狀態,反映方法如下:
  (1)樹姿:分直立、開張、半開張。
  (2)樹高:地面至樹冠多數枝條頂端的垂直高度。
  (3)樹幅:水平量茶叢樹冠面的東西與南北向及其相垂直的直徑,中間用“×”來表示。
  (4)主干圓徑:離地面約20厘米處量徑干。
  (5)最低分枝高度:距地面最近的分枝高度。
  (6)分枝密度:目測分稀、中、密。
  (7)發芽密度:目測分稀、中、密。
  (8)芽色及芽茸毛:芽色分綠、黃綠、紫色、銀白色等;芽茸毛分無、少、中、多、特多。
  (9)新梢長度:指成熟新梢長度、量10條平均值。
  (10)新梢著葉數:數10條新梢著葉數,取平均值。
  (11)葉片著生狀況:分上斜、水平、下垂。
  (12)節間長:成熟新梢魚葉以上二葉片間長度,量10段平均值。
  (13)葉形:分卵圓形、圓形、倒卵圓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披針形等。
  (14)葉長:量成熟葉片基部至葉尖長度,量10葉平均值。
  (15)葉寬:量成熟葉片最大寬度,量10葉平均值。
  (16)葉面:分平滑、微隆、隆起。
  (17)葉色:分綠、黃綠、深綠等。
  (18)葉尖:分圓尖、鈍尖、驟尖、漸尖。
  (19)葉身:分內折、平展、背卷。
  (20)葉質:分柔軟、中等、硬脆。
  (21)鋸齒:分粗、細、深、淺、鈍、利。
  (22)鋸齒對數:成熟葉片的鋸齒對數,數10葉平均值。
  (23)葉緣:分平滑、波狀、微波狀。
  (24)葉脈對數:指閉合葉脈對數,數10葉平均值。
  (25)新梢休止期:指每年新梢生長終止期。
  (26)年生長輪次:指一年可采幾輪茶。
  (27)開花期:指10%左右花蕾開放期。
  (28)盛花期:指50%左右花蕾開放期。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