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的氣候變暖,降雨量也隨著減少,而很多茶樹需水量很大,為了防止茶樹旱害,小編例舉的幾點防救茶樹旱害的方法:
1>、保水補水,提高土壤含水率與植樹改善生態環境條件一樣,茶區水利配套設施的興建,也是茶區永久性的基礎建設。茶園大都建在山區,建造水庫、塘堰的條件較好,再配建部分溝渠后,這就形成了茶園排灌系統,在出現旱情后,即可進行灌溉,抗御旱害的發生。
2>、植樹造林,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良的生態環境,對茶樹實現高產優質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近年來,生態環境的優劣與災害性天氣對茶樹生長的影響,已為世人所關注。我國杭州西湖龍井茶產地,福建武夷巖茶產地,湖南君山銀針茶產區,都有“山青水秀,茶綠林茂”的優良生態環境條件,其年平均相對濕度均在80%以上,這些地區均是我國的名茶
產地,而且由于生態條件優越,旱害影響較小。因此,在發展新茶園或綜合改造舊茶園時,要考慮恰當的林茶比例,這是至關重要的。
3>、地面覆蓋,減少蒸發地面覆蓋主要有茶園鋪草和地膜覆蓋兩種。覆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防止土壤沖刷,減少雜草生長,保蓄土壤水分,穩定地溫,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提高茶葉產量質量等等。此處,主要敘述采用覆蓋后對茶園土壤
水分的影響。據福建茶葉研究所報道,鋪草茶園0~50厘米土層全年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對照提高1%以上,伏旱期間則提高4%。另據山東省日照縣測定,鋪草茶園0~30厘米土層含水率比對照提高1.5%以上。地膜是覆蓋新材料,其作用要優于鋪草,但由于成本較高,應用尚不普遍。
為防止和減輕旱害對茶樹的危害,覆蓋時期極為重要,應在旱情發生前進行鋪草或覆蓋地膜,否則會影響效果。如防止伏旱,宜在6月底7月初覆蓋;而常有冬旱的地區,宜在茶園封園后立即進行,效果較好。此外,鋪草應有一定的厚度,一般不少于10厘米,地膜覆蓋應布滿行間。在1齡茶園中鋪草時,要防止“蒙頭蓋”,否則在高溫下茶苗會產生黃萎現象,不利茶苗生長。
4>、加強管理,提高茶樹抗旱能力就栽培管理而言,提高茶樹抗旱能力的措施是很多的,除灌溉、覆蓋和遮陰等措施外,還可在茶籽播種出土成苗后,使幼苗達到早、壯、齊的要求,這將會大大提高茶苗的抗旱力。從旱害調查中可以發現,受害較重的茶苗,往往是出土較遲或旱情來臨后正在破土生長的幼苗。因此采用秋播,或春播前采用浸種催芽后再行播種,將可提前出苗15~20天,是實踐中成功的經驗。其次,中耕除草,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雜草爭奪水分,中耕深度不宜超過10厘米,時期要在旱情出現前進行。除草可常年進行,總的原則是使茶園不發生草荒。第三,增施液肥,不僅能補給養分,同時也增加了水分。生產上常用水肥比為10E1的稀薄農家肥,或者1%硫酸銨或0.5%尿素等液肥。
5>、遮陰,防止陽光直射遮陰保苗,對當年播種出土的幼苗和移栽苗效果比較理想,它可防止陽光直射,降低熱輻射,減少茶樹蒸騰和土壤水分蒸發,從而起到抗旱保苗作用。
同時,它的用材量也比地面鋪草為省。遮陰材料可就地取材,選用麥稈、松枝、榨樹枝等,在旱季來臨前,插在離茶苗10~15厘米的西南方,這樣可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這段高溫期,起到保護茶苗的作用。據調查,采用遮陰的茶苗,旱季茶苗受旱率比不遮陰的降低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