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照射之強弱影響茶樹生長頗大,與制茶品質有密切關系。
制綠茶之鮮葉需要溫和之光線,制包種茶者稍次之,制作烏龍茶及紅茶之鮮葉,要在稍強的日光下生育之,其制成茶葉方為良好。大多日光強的地區,生育之茶鮮葉,節短而葉小。反之,日光照射弱的地區,生育之鮮葉,葉大而節長。
是故臺灣在夏季制茶品質能比較良好,是受光線影響也。良好之武夷烏龍茶與安溪鐵觀音亦多在夏初制成之。在濃蔭地生育之鮮葉,茶片稍大,葉肉薄而軟,制成茶葉,干茶色澤必帶青黑色,香氣淡薄,品質不良。又連續雨天,制造茶葉,其品質比較不佳,推其原因,亦由于光線之關系。
又采摘時間之早晚,其影響制茶品質之原因亦同。是以制造優良之烏龍茶或包種茶,通常在晨間露水未干不采摘,因在這段時間中采摘制成之茶葉,色澤必帶青色,香味均淡。而于晴天上午十時起至下午三時止,所采摘之鮮葉,制成茶葉,一般品質都比較優良。干茶色澤均呈寶色而富有油光,香氣滋味均佳,其原因雖由于鮮葉含水量及其它種種之關系,然由于日光之影響亦為原因之一也。
采制季節與茶葉品質
春天生長之鮮葉,葉多呈濃綠,肥大而柔軟,水分之含量多,在臺灣以春季鮮葉制造紅茶及烏龍茶,除茶身條索美觀外,品質均難得理想。但卻適宜制作包種茶或綠茶。此因制作紅茶及烏龍茶鮮葉進行萎凋時,其消水程度須較多故也。而用于制成包種茶與綠茶時其鮮葉消水量比之制造烏龍茶與紅茶可較少,故較宜制造之。品質亦較佳。
夏天生長之茶葉,葉小而質稍硬,最適合制造烏龍茶及紅茶,其制咸品質,水色濃厚,香氣極高,滋味強烈,色澤鮮麗。但制造包種茶或綠茶,卻又滋味比較苦澀,難獲佳品。
至秋天制成之茶葉,其品質介于春夏季之間,以制包種茶綠茶較好,但制成紅茶或烏龍茶如技術處理得當,仍然可以制成相當良好之成品。至晚秋及冬初所產之茶葉,葉片較小且易硬化,制成茶水色及香味,均屬淡薄,外形亦粗大,難以制成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