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后,冷空氣仍較為活躍。時至“驚蟄”,正是春耕備茶的關鍵時期。
淺耕施肥 尚未對茶園進行淺耕松土的應及時淺耕,通過淺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地溫;增強茶樹根系活力,促進春茶早發、齊發、壯發;提早開園采摘,增加春茶收入;清除越冬雜草,減少肥水浪費。同時,結合耕鋤將雜草、落葉翻入土內,減少蟲口基數。耕鋤深度為5厘米左右(若結合施肥可深至10厘米左右)。
修剪整園 為早采、多采名優茶,目前多將春茶前修剪改為春茶后修剪,修剪以輕修剪為主,時間一般在5月20日前進行,宜早不宜遲,否則會影響夏茶生產。對于受凍的茶園可根據茶樹受凍程度,采取輕修剪、深修剪或重修剪等技術剪除全部受凍枝葉,促進新梢萌發和樹勢更新復壯。對無性系良種幼齡茶園,春茶期間要抓好茶樹定型修剪,以快速培養樹冠,形成平整采摘面。
灌溉澆水 近期的降水尚不能緩解旱情,對有灌溉條件的茶園,在施肥后應及時灌溉返青水,促進茶樹吸收、茶芽萌發,提早開園,提高產量。
預防“倒春寒” 預防方法主要有:
(1)覆蓋防霜,用稻草、雜草、遮陽網、地膜等在低溫寒潮來臨之前覆蓋茶樹蓬面和茶行地面,減少土壤的熱輻射,促使茶園地溫上升,減少霜凍。覆草每畝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為宜。茶園蓬面覆蓋效果較好,但要注意天氣變化,當氣溫在0℃以上或有太陽的天氣時應及時揭去覆蓋物。
(2)熏煙防凍,熏煙的作用是在茶園空間形成煙霧,防止熱量的輻射擴散,利用溫室效應預防晚霜凍,效果明顯。方法是在晚霜來臨之前,氣溫降至2℃左右,選擇無雨晴朗的傍晚,點燃設置在內向、地勢得當的茶園邊際的草皮堆,使煙霧彌漫,減少夜間的輻射散熱,可有效地預防晚霜對茶園的侵害。
(3)土壤保溫,加強茶園培肥管理,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層。
(4)建立防護林帶,結合“倒春寒”發生的情況,逐步于茶園迎風口種3米以上寬度的細葉花柏、短葉柏和其他樹木組成的風障,以形成防護林帶,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提高茶樹抵抗能力,達到預防“倒春寒”的目的。
以下由愛茶網收集整理,來源于網絡:
倒春寒(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時持續時間長達10天半個月。在一年四季中,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游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
基本標準
[1]倒春寒的標準:農業氣象試驗指出,日平均氣溫≤12℃,維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長。如果降溫伴隨著陰雨,危害就更大,這是比較公認的指標。南方各地春播時間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時段與強度指標也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