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铇涞姆謪^
自50年代以來,我國茶葉生產有很大的發展,其地理分布范圍更加廣闊,從北緯18℃-38℃,東經94℃-122℃;從低丘陵到海拔2600米的高山,秦嶺和準河以南,大約260萬平方公里地區內,包括浙江、湖南、安徽等19個省區的近千個縣(市)都有茶的分布,其中山東、甘肅、西藏等三?。▍^)是近年來開發種植成功的的新區,近幾年來,我國茶園面積一直保持在100萬公頃以上,產茶在50萬噸以上,生產茶類以綠茶最多,約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紅茶約占四分之一;還有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緊壓茶以及多種特種茶。茶樹的分區是根據茶樹生物學特征的要求,把自然和經濟條件大致相似,茶葉生產技術大致相同的區域,劃分為若干個茶樹栽培單元。我國現有茶區劃分為華南、西南、西南、江北四大茶區。
1、華南茶區
本區位于歐亞大陸東南緣,是我國最南部的茶區,屬茶樹生態最適宜區,行政區包括福建、廣東省中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云南省南部及臺灣省。
本區內茶樹品種資源豐富,大山區內存在著喬木型大茶樹,野生狀態一其他常綠闊葉樹種混生。栽培品種主要為喬木型大葉種、小喬木和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也有分布。區內大葉種到處都可種植,由于生態條件適宜,不僅可以速生高產,而且品質優異,最適宜發展紅碎茶。生產的茶類有紅茶、普洱茶、烏龍茶、六堡茶、還有鐵觀音、鳳凰單叢等名茶。本區生產的大葉種紅碎茶,不僅有品種優勢,而且具有濃、強、鮮的品質特點,質量超過其他地區中、小葉種的紅碎茶。名牌產品滇紅、英紅早在五、六十年代已名馳中外,在東歐和歐美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滇南生產的普洱茶加工簡易,茶葉濃醇,回甘耐沖泡,不僅在國內暢銷,外銷也是搶手貨。閩南和臺灣南投縣等地生產的烏龍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為名貴珍品。
本區茶樹的生育期長,部分地區茶樹無休眠期,全年可以生長。在自然生長狀態下,茶樹新梢一年可以伸長140-160厘米,展葉35-40張,并分生4-5輪側枝,因此,對幼齡茶樹可推行分段修剪,以迅速培養成豐產樹型。采摘茶葉,一年可采7-8輪,而且全年都可以形成正常茶芽葉,在良好管理條件下,能終年采茶。云南和海南有廣西南部地區。推行的橡膠、茶樹間作,亦是本區栽培特點之一。這種膠一茶人工生態系統,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取得較好經濟效益,有日益發展的趨勢,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