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強降雨一結束,英山縣楊柳灣鎮鑼響坳村的支部書記鄭宏啟,就忙著到茶園檢查太陽能滅蟲燈的情況。
看著葉片厚實、長勢良好的茶葉,鄭宏啟介紹說:“今年,全村采取生態種植模式,所有的茶園都裝上了太陽能滅蟲燈,施用的都是農家肥,茶葉畝產比去年增長了25%,茶葉產值比上年同期增加30%以上。”
英山是全省的茶葉大縣。今年以來,英山縣積極推廣應用有機肥種植、無公害防控、清潔化加工技術。特別是楊柳灣、雷店、溫泉等產茶大鎮,在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萬余畝茶園使用太陽能殺蟲燈和信息素色板誘捕器滅蟲、增施農家肥,不僅改善茶園生態環境,茶葉也成了市場上的俏銷貨。
病蟲害立體防控。充分發揮百丈河村、烏云山村、河南畈村等示范區的宣傳、帶動作用。在示范園內全面實現“三個”覆蓋,即太陽能殺蟲燈全覆蓋、信息素色板全覆蓋、生物農藥全覆蓋。推行“空中掛燈、(茶)棚面插板、園內噴生物藥”的立體生態防控模式。
有機肥成為茶園當家肥。改變單一施用尿素等速效肥的方式。牲畜糞便、雜草漚制的有機肥、餅肥成為茶園的當家肥。每年冬、春季節,結合茶園的深翻,抽槽深施農家肥。施用農家肥的茶園,茶葉病蟲害減少,茶葉品質顯著提高。
生態茶園產出的干茶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每公斤單價要高出3元左右,越來越多的茶農嘗到了生態茶園的甜頭。如今,生態茶園管理模式正在全縣迅速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