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茶葉刺吸性害蟲

   日期:2015-12-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1    
  刺吸性害蟲發生特點

  1.1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vitis(Gothe)):茶假眼小綠葉蟬屬同翅目,葉蟬科,成蟲和若蟲有明顯超嫩性,多棲于嫩葉背面吸汁危害。若蟲畏光,怕濕,陰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動,晴天中午由蓬面轉入蓬內,有分批孕卵產卵的習性,尤其越冬成蟲產卵期可長達1個月之久,故世代重疊和蟲態混雜現象嚴重。茶假眼小綠葉蟬在縉云縣年平均發生9-10代,以成蟲在茶樹上或冬季作物及雜草上越冬。越冬成蟲3月上中旬開始活動,3月下旬產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蟲盛發,此后每15天至30天發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疊。在中低海拔茶區,該蟲呈雙峰型消長,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節,出現兩次明顯的蟲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蟲量約為下一次高峰蟲量的1.5倍。高海拔茶區由于生態環境好,生物群落穩定,蟲口消長呈單峰型,且發生態勢明顯輕于低海拔茶園。

  假眼小綠葉蟬的發生與氣溫、降雨量有很大關系。低海拔茶園冬無嚴寒,早春氣溫回升快,越冬蟲口基數高,第1高峰來臨早,全年有兩個明顯的發生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遷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現在6月中旬,造成二輪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園樹冠蓬面大,芽葉稠密,長勢郁閉,留葉較多,雜草叢生,都有利假眼小綠葉蟬的發生為害。

  1.2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該蟲是縉云縣茶區發生范圍較廣的一種主要害蟲,近年來由于茶園頻繁地應用高濃度的菊脂類農藥,殺傷了大量的害蟲天敵,失去了對黑刺粉虱的控制,導致連年成災發生。黑刺粉虱一年發生4代,以老熟幼蟲在茶樹葉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蟲羽化,第1代幼蟲在4月下旬開始發生。第1-4代幼蟲的盛發期分別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態環境,在茶叢中下部葉片較多的成齡茶園,背風向陽洼地茶園有利該蟲發生。茶蓬中的蟲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較少。黑刺粉虱以幼蟲刺吸茶樹成老葉汁液危害,發生嚴重時茶芽停止萌發,樹勢衰弱,大量落葉,其排泄物還誘發煤污病,導致茶樹蓬面一片黑色。

  1.3茶橙癭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癭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樹汁液,被害葉失去光澤,呈淡黃色,葉正面主脈發紅,葉背出現褐色銹斑,芽葉萎縮,芽梢停止生長。茶橙癭螨一年發生20多代,各種螨態在茶樹葉背越冬,世代重疊嚴重。在茶叢中幾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葉上居多。在縉云一般有2-3個明顯的螨害高峰,分別出現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為害最重。氣溫對茶橙癭螨種群消長的影響相當明顯,其生長最適氣溫在18-25℃,高溫干旱及暴雨則抑制繁殖,造成種群數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間的氣候有利該蟲的生長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對濕度影響春季螨害峰期的遲早及峰型。

  1、4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該蟲能以無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園甚至沒有明顯的越冬現象。3-4月間開始出現為害,5月初即達到為害高峰,此后隨著氣溫升高而蟲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蟲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氣爽的天氣,出現第2個為害高峰。茶蚜趨嫩綠性強,聚集于新梢葉背和嫩莖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葉上的蟲量最大。早春蟲口以茶叢中下部嫩葉較多,春暖后逐步遷移到蓬面的芽葉上,炎夏季節蟲量銳減,秋季又復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強,在適宜條件下,短期內即可成災發生,使茶芽萎縮、枯竭,受害茶葉制成干茶色暗、湯混濁、帶腥味,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和品質。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