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鮮葉原料衛生管理。鮮葉采摘是茶樹栽培管理的最終收獲,也是茶葉制造的開始,烏龍茶綠色食品茶葉優質品質的形成,合理采摘是先決條件,只有優質的鮮葉才能制出品質優良的茶葉。一方面,嚴格掌握合理的采摘技術。采摘時,做到鮮葉成熟度適宜,以頂葉小開面至中開面,芽梢形成駐芽時,采駐芽2~4葉。批次采摘標準要求老嫩一致,大小一致。采下的鮮葉,及時運送回青房攤涼,以防擠壓和風吹日曬,保持鮮葉的鮮靈性。另一方面,及時做好鮮葉貯運的衛生管理。鮮葉采摘后,用干燥、清潔、透氣的茶簍、茶卡等裝茶,切忌緊壓,專車運輸,儲青室與車間保持清潔衛生,嚴禁堆放有毒、有異味雜物,裝運茶青后的器具,必須清洗干凈,確保茶青無污染、衛生、安全。
2、做好初制機具與加工環境衛生管理。一方面,選購潔凈初制機具。烏龍茶初制工序流程為鮮葉→曬青→涼青→搖青→攤青→殺青→揉捻→初烘、復烘→初包揉、復包揉→烘干→毛茶等十大工序,概括為萎凋、做青、殺青和揉烘四個階段。注重各個階段的機具設備與環境衛生,初制機具以竹制品或不銹鋼品為主。另一方面,做好加工人員與初制廠房的衛生管理。加工人員應穿戴整齊,頭戴帽,發不外露,干凈衛生。初制廠房建筑磚塊框架結構,地面水泥鋪設,車間和倉庫有防蠅、防塵、防潮設施,寬敞明亮,保持干燥、水質潔凈,符合飲水標準,廠內主要道路鋪設硬質路面,無積水坑洼,無揚塵,衛生清潔、環境良好。
3、做好成品茶包裝貯藏管理。成品茶進入市場流通前,都要進行規范包裝和衛生貯存,防止包裝物和貯存場所對成品造成污染。一方面采取專用貯藏室貯藏,貯存倉庫必須清潔而干燥,遠離異、雜味等污染源,并有防潮、避光和通風等設施。入庫時茶葉的含水量必須在6%以下。另一方面,包裝物按照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有關要求,標明生產單位、商品名稱、原料產地、生產時間、保持期、質量等級、商標標識等內容,并提供產品生產標準及檢驗報告,確保茶葉產品達到有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