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一大早,記者在蘆浦分水山碼頭看到,幾名養殖漁民正忙將串扎好的牡蠣苗種抬到船上,再用船運到分水山淺海牡蠣養殖場放養。“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特別忙,每天要將之前放養的牡蠣苗撈回來進行分揀,挑去一些質量不好的,剩下的牡蠣苗用尼龍線串起,再放回海里養殖。”正在搬運牡蠣苗的養殖漁民李根民告訴記者。
“這些串好的牡蠣苗要放在水下的舊輪胎內進行養殖,屬于延繩式養殖,這種養殖方式不受水面深度的影響,而且具有較大的抗風浪能力。”李根民向記者介紹道。據了解,由于受近海區淤泥堆積的影響,伐式養殖方式已經影響到了養殖規模,養殖戶在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開始了這種外海抗風浪的延繩式養殖方式。
據悉,蘆浦鎮牡蠣養殖技術較為成熟,規模成型,每年在分水山淺海養殖牡蠣數千畝,每當收成時,這些牡蠣除了供應本縣市場外,還熱銷到周邊鄰縣各地,銷路較為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