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呂,你這的高山黑豬肉口感好,味道純,我再來挑幾頭,拉回去分給朋友和親戚。”11月30日,市城區一位私營企業負責人盛愛明,在今年第三次買老呂的高山黑豬時說。
養高山黑豬的老呂名叫呂善明,家住茅箭區茅塔鄉巖屋村。巖屋村是茅箭區南部山區偏遠村之一,南與房縣接壤,海拔580多米,山高人稀。呂善明既是巖屋村的黨支部書記,還是該村的養豬致富帶頭人。
當初返鄉支援家鄉建設時,呂善明認為養高山黑豬前景廣闊,便籌資建起養豬場。由于一段時間養豬業不景氣,一些養豬戶轉為發展其它行業,但呂善明堅信黑豬市場有潛力,自己又有經驗和技術,只要堅持,一定能出成績。經過仔細研究和反復實踐,他摸索出了飼料配比、防疫等一整套養豬方法。可是在圈養過程中,他發現豬總生病不長膘。而散養后,豬長得快多了,也不生病了。于是呂善明決定到山上放養豬,致力把無公害的生態黑豬肉送上餐桌。目前,他存欄生豬80多頭,能繁母豬達16頭。今年上半年,他出欄生豬200多頭,獲得純利潤5萬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呂善明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毫無保留地把養豬經驗和技術傳授給村民,支持村民養豬。去年,巖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目前,巖屋村養豬戶由原來的幾戶發展到20多戶。下一步,呂善明打算帶領村里的養豬戶成立養殖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帶動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