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5月,鏡泊湖養殖的鮮魚每天早晨開始在湖邊出售,盡管高出普通養殖魚類3倍的價錢,但還是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到鏡泊湖排隊購買魚的人絡繹不絕,每天只能提供前50名購買者而且限量。這里的魚類已擺上國內外貴賓餐桌,牡丹江市已成為我國科技水產養殖重要基地。
渤海冷水性魚試驗站是坐落在牡丹江市鏡泊湖畔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的試驗基地,先后開展和在研的有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哲羅鮭人工繁殖與苗種馴化”以及國家行業專項計劃、星火計劃等14個重大課題,是我國冷水性魚類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科研、開發、推廣基地。黑龍江農墾震達興凱湖大白魚研究所也在牡丹江市三道關設有熊掌湖實驗基地,長期開展人工縶殖大白魚回歸自然習性恢復試驗。全市共有水產養殖技術人才37人(不含中省直單位),已形成了完整的技術推廣體系;全市養魚專業戶近2000戶,其中,從事水產養殖3年以上的1200多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發展壯大水產養殖業科技人才支撐能力持續增強。截至今年5月上旬,牡丹江市已利用水資源養殖面積達31.7萬畝。去年,水產品產量18670噸,其中養殖產量17740噸,捕撈產量930噸;漁業產值22566萬元,漁業人口人均產值23624元。使黑龍江省最大的水資源基地獲得最大的水養效益。
牡丹江市總水域面積為112.7萬畝中,可養魚水面52萬畝,在全市31.7萬畝實際養殖水面中,放養鯉、鯽、鰱、鳙等常規養殖品種面積達到31萬畝,比重達到97.8%。全市養殖水面呈現區域集聚特點,寧安、林口、穆棱三個縣(市)養殖水面均超過1萬畝,其中,200畝以上集中連片池塘養殖水面達到40處,發展規模養殖潛力巨大;牡丹江、穆棱河、綏芬河三大河流,均源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山區,流經地植被好、污染少,2011年8月,經中國水科院組織的專家組鑒定,鏡泊湖水域已被正式確立為哲羅鮭原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