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里種植蔬菜和食用菌,對很多村民來說都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而利用閑置期間的烤煙育苗大棚養魚,還是第一次聽說。近日,筆者在彭水自治縣龍射鎮鐘山村一育苗工場,只見大棚內的簡易池塘里,魚躍網上。
利用閑置資源
鐘山村是一個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地區,烤煙是山上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鐘山村境內的烤煙育苗工場,有一個占地40畝面積的標準化育苗場地,共有10個育苗大棚,每年培育的煙苗可供轄區9200畝煙地栽種。
“每年這個場地要閑置6個多月,我們覺得很可惜,就想利用起來發展特色產業,讓煙農增收。”彭水縣啟力烤煙種植股份合作社負責人陳行其說。
今年5月,烤煙幼苗剛移栽結束,陳行其就開始打這個工場的主意,他在網上查找到成都一家用大棚養殖塘鲺效益可觀,飼養半年就可出售。陳行其主意已定,就與合作社的兩名社員前往考察后,投資10余萬元,購買回20萬尾魚苗,在大棚內用水泥磚和厚膠紙做成的簡易池里喂養。
短期養出鯰魚
塘鲺,又名胡子鯰,屬“二代雜交小口鯰”。這種魚適合水深30厘米處喂養,并且對水質要求較低,成活率較高,運輸也方便,成長期只有3個月,非常適宜育苗大棚養殖。
“魚苗放到池子里,對方還派出一名技術人員指導,并保證魚苗的成活率、包回收。”陳行其說。
筆者現場看到,幾個村民將一張網從池子里拖出,至少有好幾十斤魚,最大的約8兩重,小的大約3兩。
“我們把大的賣掉,把小的留在塘里繼續喂養。第一批4400斤魚,賣了4萬多元。估計在12月份全部清場,有1萬斤魚出售,可收入10萬元。”陳行其說,把買魚苗的成本和工人的工資除外,至少有3萬元的利潤,入股社員可分50元紅利。
做強輔助產業
“這個魚池簡單,用水泥磚在大棚內隔成12個小池,高度為兩塊水泥磚高,池內鋪設厚膠紙,然后灌滿水,只一天工夫就把一個大棚的魚塘建好了。”陳行其說。
明年陳行其計劃用5個大棚飼養100萬尾小口鯰魚,力爭讓這一輔助產業,使社員的每股分紅增加到100元。
“不管是在大棚里養魚、種蔬菜都是一個賺錢的行當。因為基礎設施不投入錢,我們只出種苗和人力,管理得好、技術上把好關,啷個都是賺錢。”陳行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