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我發現魚塘畝產量又提高了,約有1.25噸。”近日,忠縣鑫厚水產養殖公司負責人彭國瓊高興不已。她說,對魚塘進行水質調控的功夫沒白下。
彭國瓊的養魚基地共有三個魚塘,占地250余畝,主產草魚、鯽魚、鯉魚等商品魚。“水質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魚類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長。”彭國瓊說。她是怎樣來調水的呢?
“你得先學會判斷魚塘的水質。”彭國瓊介紹,2012年以前,她和許多養殖戶一樣使用傳統的方式養魚,開增氧機、投放餌料。可魚塘的畝產始終維持在0.85噸左右。2011年夏季,她的魚塘還出現了死魚的現象,這讓她損失上萬元。
彭國瓊請來忠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的技術人員查看,才知道是魚塘水質出了問題。她承包的是石寶鎮光輝等村的老魚塘,來水較少。但為了提高魚塘產量,2011年年初她還是增加了魚苗的投放量,沒想到這個“貪心”的舉動使得老魚塘的水質惡化。
此后,彭國瓊四處學習檢測水質的方法。通過學習,她總結了一套判斷水質的方法:在沒有專門儀器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看”和“聞”來判斷水質。看,主要是看水的顏色,油綠、黃綠、褐綠、茶綠等是肥水;水質清淡,水色呈現淺綠、暗綠等是瘦水;水色呈棕黑色是水質變壞的預兆,要采取換水等措施加以改善;看水色的日變化,若一日之內出現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濃的變化現象,這是養魚的好水;看水的透明度,可以知道水質過肥或過瘦,以便調節。聞則主要是聞水的氣味,魚塘水質變壞會有魚腥味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