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記者在輝埠鎮雙溪口村村外20多畝的稻田養鱉基地內看到,稻田內稻根一茬茬,淺水處隱約有稻鱉在活動。基地負責人嚴根華相告,基地共有60余畝,20畝養鱉,其余的養魚,主要有鯽魚、草魚等。
去年上半年,嚴根華在稻田內放養鱉苗一萬多只,目前,大的鱉每只重約1公斤。“一般0.8公斤以上的鱉就可以出售,每公斤售價在230元至300元。”嚴根華表示,現在已有許多人慕名來求購稻鱉和稻魚,預計能出售成品鱉5000公斤左右。
在稻田里養鱉、養魚,對糧食生產有什么影響嗎?“稻鱉、稻魚共生,糧食產量不會降低,相反,還能提升品質。”嚴根華笑著介紹,鱉和魚以稻田里的蟲、草、腐殖質為食,能防治病蟲害,水稻不用再施農藥,更生態更環保。
他告訴記者,稻田養魚、養鱉,稻谷畝產有500公斤左右,不會比普通稻田少。“此外,每畝稻田能產魚50至80公斤,養鱉效益則更好。”嚴根華信心滿滿地表示,下一步,將打造綠色生態種養基地,把稻鱉、稻魚種養面積擴至200畝。
“稻田養鱉養魚對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提高稻米、魚鱉品質,改善土壤結構,減少農業污染。”縣水利局漁業管理科科長占肅平說,推廣稻田養魚養鱉模式,是我縣發展現代農(漁)業的重要工作。目前,全縣共發展稻田養鱉、養魚、養泥鰍面積2000多畝,主要分布于球川棋盤山村、何家江源村等區域。
占肅平說,打造品牌是關鍵,2012年至今,我縣有4家糧食專業合作社通過了省級無公害稻米產品認證,2家注冊了稻魚產品商標。部分稻魚共生種養大戶還積極參加農博會、糧交會等,推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