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學生“羊倌兒”李曉升:農村才是我的根

   日期:2014-11-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7    評論:0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從小就喜歡小動物
 
  近日,記者來到白彪村的三觀山山腰上,李曉升的羊場就建立在這里。
 
  羊舍里,李曉升正在給小羊喂奶,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他也享受這樣的過程:三個月大的小羊羔舔著他手里的奶瓶,他能從小羊羔溫順的目光里看到滿足和信任。
 
 
 
李曉升給羊群喂的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物,保證了羊肉質量。
 
  “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小動物,什么貓啊、狗啊、兔子啊,只要見著它們,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去摸一摸抱一抱。”一談起動物,記者還沒提問,李曉升便主動打開了話匣子。
 
  由于自幼喜歡跟動物打交道,李曉升在初中畢業后就尋思著干點兒跟動物有關的活計。恰巧在2000年,一家奶牛養殖場招工,李曉升有幸應聘成功,并從師于奶牛養殖場的楊場長。楊場長是河北農業大學的退休教授,見李曉升對奶牛的習性了解得一清二楚,也樂意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
 
  每天早上一睜眼,李曉升就跟著楊場長泡在牛棚里,忙著給奶??床∥顾?、打針輸液、搞配種研究,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時對知識的渴求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恨不得天天吃住在牛棚里。”李曉升說,“別人在養殖場里打工是為了掙錢養家,我不一樣,就一門心思地想著怎么跟著師傅學本事??粗膛兩。冶人鼈兌茧y受;看著它們生育小牛的艱難,我比它們還著急。”
 
  與奶牛朝夕相處的日子讓李曉升覺得無比充實,也發掘出他在獸醫方面的潛質。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下,他用了三年時間,學到了比在家鄉老農那兒更多更專業的牲畜實用知識。
 
  技術是最硬的本領——
 
  實踐與理論融會貫通
 
  2003年,經楊場長推薦,李曉升辭去工作,來到了河北農牧業最高學府河北農業大學,在動物科技學院專門進修畜牧獸醫專業。“在養殖場的那三年,我基本掌握了獸醫方面的實踐經驗,但師傅還是建議我有機會能夠學一些專業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能。”說起到大學進修,李曉升難掩對師傅的感激之情。
 
  在一年半的理論學習中,李曉升系統地學習了畜牧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傳染病學等專業知識,為他之前的實踐經驗提供了理論指導。同班同學中,多數人的家里都是搞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到大學里學習就為了混個文憑,好回家繼承家業。像李曉升這樣,家里沒搞過養殖卻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同學并不多,因此他比別人更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
 
  取得大專文憑和動物疾病檢驗檢疫資格證書后,因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李曉升被留在河北農大動物科技學院教學科研基地從事動物繁育工作,兼做獸醫助理。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觸到波爾山羊、小尾寒羊等羊羔新品種,并逐漸對波爾山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逐漸萌發了養殖創業的念頭。
 
  “其實畢業以后,有很多工作機會,但我還是選擇了在基地工作,因為這里有最先進的設備、最精湛的技術和最優良的品種。”李曉升有他自己的打算,“掌握了新技術新經驗,好為我以后回家創業打基礎。”
 
  奮斗是最艱辛的歷程——
 
  回鄉創業做“羊倌兒”
 
  李曉升回家創業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和村干部的支持。2011年10月,他將自己前些年積攢的10萬余元存款全部取出來,在白彪村原生產隊所在地的三官山上承包了20畝山地,建起了三官山羊場,為自己的夢想揚帆啟航。
 
  偏僻荒涼的三官山距離白彪村有七八里地,僅有一條崎嶇的羊腸小道通連。生產隊留下的幾間破磚房成了羊場的簡易羊舍,李曉升又找來些干木樁在羊舍前面圈了個羊圈,再托人在羊舍西面搭建起了兩間彩鋼板房,一間自己住,一間當庫房用。住的地方解決了,接下來是水和電的問題。沒有水,李曉升就花錢讓人從幾里地以外的地方拉水送水;沒有電,他就點蠟或者燒煤油燈。直到去年,在村委會的幫助協調下,羊場才安裝了變壓器通了電,打了機井有了水。
 
  問起養羊的初衷,李曉升說:“選擇建羊場,就是看好了羊的飼養周期短、見利快,市場前景也比較廣闊。”同時鑒于在農大科研基地的工作經歷,他認為養波爾山羊應該是不錯的選擇??陕牣數胤叛虻睦先苏f,波爾山羊不好養,在山上放養的話,流產率高。“這跟在科研基地圈養、產子率高的情況完全相反啊。”李曉升猶豫了。
 
  經過多方打聽,他得知南方有一種黑山羊的肉質好、產子率高,但價錢比較貴。于是,他與同行結伴南下至湖南瀏陽,花7萬元買回了80只黑山羊。當時正值北方夏秋交替季節,在南方吃慣了稻草和青草的黑山羊,到了北方只能吃玉米秸和漸黃的枯草,食量變小了,個頭也不見長。隨著天氣轉冷,黑山羊不適應氣候變化,陸續死掉了。李曉升第一次購羊,卻以失敗告終。
 
  思來想去,李曉升還是決定養產子率相對較高的波爾山羊,一來自己熟知這種羊的脾氣秉性,二來在飼養和醫治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籌集了5萬元后,他單槍匹馬趕赴山東購回了40只波爾種羊。之后通過與同行交流,他又買回來30只奶山羊。“波爾羊產肉,奶山羊產奶,兩種羊雜交的后代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六七個月就能出欄。”目前,羊場存欄的波爾山羊和奶山羊100余只。
 
  李曉升每天的生活都很規律——上午,他的手機會響個不停,要么是同行讓他去給牛羊看病,要么是飯店讓他去送羊肉談買賣;下午,他則會帶上醫藥箱、帶上獸醫書,趕著這百十來只羊到山上躲清靜。“一邊學習,一邊放羊,我學到了東西,羊也得到了鍛煉,肉質更好,也不容易生病。” 李曉升笑著說。
 
  兩年多來,他掌握了山羊營養配比、疫病防治等一整套散養方法,足跡也遍布平山、贊皇、井陘、山西陽泉等周邊地區,在同行圈內小有名氣。如今,只要翻翻羊眼、扳開羊嘴、抻起羊蹄瞧一瞧,他就知道羊有沒有生病、生的是什么病。
 
  夢想是最堅定的引領——
 
  未來在家鄉發展生態農業
 
  在三官山羊場的羊舍前面,堆著一大堆舊磚頭。當記者問李曉升它們的來路和用途時,他淺淺一笑解釋道:“這是為我擴建羊舍準備的。”原來,去年為了治理大氣污染,礦區拆除了所有的儲煤場。正巧李曉升從一個跑運輸的朋友那兒聽說了這事兒,他就多了個心眼兒,咋就不能把那些拆下來的舊磚回收回來,等擴建羊舍廠房的時候用呢?于是就讓朋友給拉了兩車運到了山上。“雖然花了萬數來塊錢,但我覺得我賺了。是不是很有先見之明?”說著,李曉升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三年一個小目標、五年一個大目標’,這是我給自己定的創業規劃。這不,羊場建了快三年了,我想先把羊舍重新建一建。等你明年開春再來這兒時,肯定會大不一樣。”李曉升要把那批舊磚充分利用起來,在秋后建起比較正規化的羊舍廠房,其中包含300只母羊圈舍、500只育肥羊圈舍、飼料房等。
 
  單打單干是干不出大氣候的,2012年底,李曉升和另外兩位養羊戶牽頭,成立了一個養羊合作社,一共有50多個養羊戶加入了合作社。
 
  事實上,李曉升還有更遠大的夢想——未來在家鄉發展生態農業。他解釋,利用羊糞肥田、種草、搞玉米等經濟作物種植,種出的牧草再來喂羊,實現生態農業循環,對環境實現零污染,為市場提供綠色農產品。他還希望能帶動村里的年輕人返鄉共同致富。“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里才是我的根,把汗水灑在這片土地上我才覺得踏實。”李曉升說,自己的創業雖然不是成就輝煌的那種,卻是他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的。
 
  從喜愛動物的孩童到奶牛養殖場的學徒,之后成為在高校深造的大學生,再從大學生到科研基地的技術工,最后回鄉創業當上了地地道道的“羊倌兒”,礦區白彪村的80后小伙兒李曉升在完成了人生連級跳后,最終實現了自己創業的夢想。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