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地處干旱內陸,每年的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近年來卻興起一個引領數千農民依靠新興產業增收致富的農民合作組織——朝陽富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努魯兒虎山下誕生了國家級綠色食用菌生產示范區,產品成為“中國綠色食品”和“遼寧省名牌農產品”。這個合作社的帶頭人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于虎元——帶領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的“蘑菇大王”。
在接觸蘑菇前,于虎元當過業務員,承包過碎石場。2002年,他看到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景,于是就在家鄉附近的貝子胡同村山下租了20畝地,全身心投入到蘑菇生產中。
創業初期,于虎元種植過雙孢菇、滑子菇,但因為技術問題,一下子賠了40多萬元。不信邪的于虎元接著改種其他品種,香菇、雞腿菇都在他的大棚內出現過,最后于虎元選擇了適合推廣的平菇。
“食用菌生產對于生產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10多年來,我一直沒有忘記當年因為技術問題生產面臨的一次次困境。”于虎元回憶說,2007年初,他聯合7名菇農發起并組織157戶菇農注冊成立了“朝陽富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隨后,合作社與遼寧省微生物研究院結成了“產、學、研”聯盟,聘請高級技術人才,培育對本地適應性強的菌種。一次次取樣,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對比,經過5年時間的研究,于虎元終于攻克了食用菌生產的一個個難題,逐漸成長為一名農民專家。
2011年、2012年,于虎元研發的“食用菌培養基專用增效劑”和“食用菌防污染劑”先后獲得了國家專利。這兩項技術在當地的2000余畝食用菌保護地使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人給于虎元算了一筆賬,如果以每個大棚裝1萬個培養基計算,可直接增加收入8000元。2014年,于虎元研發的雙孢菇液體菌種制作實用技術又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多年來,于虎元一手創辦的朝陽鑫源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富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以“公司+農戶”形式帶動了5000多戶農民靠食用菌脫貧致富,累計培訓農民8000多人次,發放技術咨詢手冊5000多份。
合作社有效發揮其聯合體的作用,通過專用增效劑和抗污染材料的使用,降低污染率,提高10%的產量,給1250多戶菇農每戶增收4000多元。營銷過程中,合作社體現出合作組織和品牌、證書資源優勢作用和價值,采取原材料統一購買、新技術統一使用、產品保護價統一收購、統一篩選加工、統一銷售、效益統一分享的經營方式,建設一支強大的食用菌發展聯合艦隊。
目前,合作社成員已由原157戶增加到514戶和7個專業小區,業務范圍擴大到內蒙古平莊、本縣十幾個鄉鎮及北票建平縣,拓展了銷售渠道,產品遠銷4省13市,織起了點多面廣、高效運行的營銷網絡。有的產品甚至遠銷美國,敲開了出口貿易的大門。
于虎元先后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國家鄉土人才先進個人、科普帶頭人和遼寧省優秀農民工、省科技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今年,于虎元被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對此,于虎元說:“我感到無上光榮的同時又深感責任重大。作為代表,我將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充分利用本人和合作社的品牌效應;努力改變合作社經營產品單一的現狀,積極進行多元擴充,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群眾共同致富。”
“朝陽富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和于虎元都是朝陽市探索實施農業共營制改革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代表,農業合作社模式和農業致富帶頭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為新形勢下發展農村經濟尋找到了有效途徑,為農村脫貧攻堅、農業農村經濟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朝陽市市長劉始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