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多次強調,要采取切實措施確保魚塘冬季安全,但是每年冬季都會有部分養殖戶出現問題,因此,縣水產局組織技術人員通過深入水產養殖基地,進場入戶,進行巡視宣講,指導漁戶加強對越冬魚塘的管理和防護。
一是干塘曬底,殺菌消毒。對于冬季閑置的空塘,應排干水后進行清淤、深耕,讓太陽曝曬池底,以殺滅底泥中的病原微生物和野雜魚等,為來年的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及時對池塘應進行修整。經過一年的生產使用,塘壁會有不同程度的坍塌,若不加以修整和加固,經過冬季雪水的侵蝕,坍塌會更加嚴重,影響池塘的美觀和容水量,降低池塘的生產能力。
三是適當和塘并魚,方便管理。養殖后期有的魚塘可能存塘量很少,為便于冬季管理,可進行適當和塘,一般控制在每畝水面魚種2萬尾左右,成魚500-600尾為宜,過密容易引起缺氧。操作時應在氣溫較高的晴天進行,以減少對魚類的刺激。
四是適當注水,穩定水體。冬季氣溫較低,水位過淺結冰嚴重,會增加管理難度,因此越冬前適當注入部分新水既能保溫、減少結冰,又能為魚類提供一個較好的水體環境。但水位也不宜過深,一般保持在1.5——2米即可。
五是堅持巡塘,及時破冰,防止缺氧。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塘水色及魚類活動情況等變化。特別是天氣較冷時,更不能偷懶,要及時除去池面結冰,以防缺氧,必要時開啟增氧機加快水的循環,減少結冰。
六是合理投飼,提高免疫力。在越冬期內魚類很少攝食,活動量明顯減少,新陳代謝處于最低水平,但在晴暖的天氣,氣溫較高時魚類仍能攝食,因而要適當投喂少量飼料,能提高魚類的自身免疫力,減少病害的發生。
七是做好冬季常見魚病的防治。特別是冬季魚類受傷以后,由于水溫較低、水質差等原因,易患水霉病、豎鱗病。若發現魚類感染了此病,可用水霉凈、二氧化氯等全池遍灑,連用2—3次,同時及時加注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