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于黃海之濱,灌河南岸的江蘇省響水縣,搶抓沿海開發機遇,扎實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特色生態養殖,通過打造“生態漁業”、“科技漁業”和“文化漁業”,豐富“響水水產”品牌內涵,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近日,鹽城市漁業生產暨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場會在響水召開,來自全市分管漁業負責人及高效漁業企業負責人進行現場觀摩。每到一處,與會人員對響水這幾年的特色水產養殖豎起大拇指,紛紛稱贊“響水做活水產養殖大文章,富民增收有希望”。
“特水養殖對蝦,畝平效益高達5萬元”,這在響水已成為現實。灌東公司采用大棚高密度養殖南美白對蝦,取得成功。今年灌東公司投資160萬元新建特水養殖大棚4個,有效養殖水體面積18畝,高密度養殖南美白對蝦,放苗密度20萬尾一畝,公司采用大棚養殖,有效防止雨水過多過急刺激對蝦應激反應,對蝦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降低。“由于采用大棚養殖,對蝦生長速度快,上市時間可控,對蝦可以提前上市賣上好價錢。”公司技術人員說。
位于響水縣境內的江蘇三圩鹽場現代漁業產業園區,水質無污染,生物種群繁多,養殖規模大,響水斑節蝦年產量規模全國第一,年產量達1000多萬斤,年產值超十億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青島、浙江、廣東等地。響水縣也成為江蘇乃至全國養殖面積最大,產量較多的海參、斑節蝦養殖基地。響水養殖的縊蟶、紅文蛤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6月24日,響水縣首屆半程馬拉松賽暨斑節蝦美食文化節在陳家港沿海灘涂正式拉開帷幕。來自縣內外的500多名馬拉松選手、志愿者、客商代表參加這一活動。活動的舉辦一方面帶動了全民健身,另一方面讓斑節蝦暢銷全國。響水海辰現代漁業產業園區以創建國家級高效生態現代漁業示范園區為目標,總投資3.5億元,建成優質標準養殖塘口800個,園區以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學等院所為技術依托,引進擴繁刺參優質苗種培育為龍頭,構建江蘇首個刺參種質資源庫,建設江蘇最大的刺參良種工廠化育苗場,年產優質刺參苗種5000萬頭以上,解決江蘇沿海刺參苗種依靠外調的瓶頸,促進江蘇沿海刺參規模化養殖的健康發展。到目前為止,響水海參全年總產量90萬噸,產值超億元。自2016年起,江蘇三圩鹽場聯合響水海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連續兩年舉辦“海參節”,加大海參的宣傳力度,吸引了全國游客來參觀、品嘗和采購。
目前,響水縣水產養殖面積9.8萬畝,其中淡水養殖3.8萬畝,海水養殖6萬畝。截止6月底,全縣共完成水產品總量3.41萬噸,海水養殖1.34萬噸,實現水產品總產值12.88億元,實現漁業總產值6.97億元,漁業增加值5.5億元,實現同期漁民人均增收850元。